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10.132023
科普共享 两岸融合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在张掖举行

10月11日,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台湾元智大学、《科学月刊》杂志社、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台湾百博智库、台湾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台湾新经济发展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在张掖举行。海峡两岸300余名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及省内外科协负责人出席了论坛。甘肃省科协主席张世珍,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罗晖,张掖市委副书记、市长赵立香,台湾新经济发展学会理事长丘邦翰,福建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史斌分别致辞。甘肃省科协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包俊宗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冯起,台湾《科学月刊》杂志社董事长、东吴大学前校长刘源俊,台湾致理科技大学教授、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前馆长张善楠,清华大学教授李正风等5位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据悉,本届论坛以“科普共享 两岸融合”为主题,设置开幕式和4个平行分论坛。论坛旨在深化两地科技领域交流与合作,加强双方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丰富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科普工作方式方法,培育科技创新文化,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科学素养,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情感认同,凝聚更广泛的智慧与力量,助力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发展新格局。张世珍指出,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协同共建机制,着力推进基层科技场馆、科普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强科普资源供给能力和科普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他表示,热忱欢迎更多台湾社团组织和专家学者,与甘肃省相关社团组织密切联系沟通,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携手促进陇台科普事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带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罗晖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科协作为中国科技共同体的组织,高度重视两岸科技界的交流合作,努力提升对台湾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服务。她倡议,坚持两岸同根,共同凝聚两岸融合发展的共识;坚持互学互鉴,共同深化两岸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坚持面向未来,共同支持两岸青年科技人员成长成才。    赵立香表示,近年来,张掖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科普事业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科普论坛是两岸科普界携手提升中华民族科学素养,助力两岸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这次科普论坛在张掖举办,为我们学习先进科普理念,借鉴宝贵科普经验提供了难得机会。开幕式上,成立了海峡两岸科普交流合作联盟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对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优秀论文作者进行了表彰。当天下午的平行论坛紧紧围绕“科普助力现代农业和生命科学高质量发展”“科普教育与生态治理”“科学教育与创新思维”“科学传播与模式创新”四个专题进行交流和研讨。期间,还开展了专家访谈、智库专家座谈对接、参访科普示范基地等活动,并就人工智能产业合作发展、两岸文创类产业交流、人工智能产品在农业方面的具体应用、合作拍摄科幻电影等进行了交流。    海峡两岸科普论坛是两岸之间唯一以“科普”冠名的主题论坛,也是两岸科普界、科普创作界、科普传媒界的固定交流平台,汇聚了一大批科普成果,在两岸影响广泛。该论坛由福建省科协与台湾元智大学、《科学月刊》杂志于2008年共同发起创办,现已成为海峡两岸科普界常态化互动交流的品牌项目,被中国科协和国台办列为对台交流重点项目。

10.102023
清华大学话剧《马兰花开》首次在港澳上演

       2023年10月2日和10月5日,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第二十一轮公演分别在香港理工大学和澳门大学上演。这是该话剧创排10年来首次来到港澳演出,也标志着“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首次落地香港。       话剧《马兰花开》立足于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历史背景,以颂扬老一辈科学家实现“中国梦”为主题,讲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为祖国核武器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奋斗的不平凡人生。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献辞中说,清华大学在国庆期间于香港上演《马兰花开》剧目,为我们上了一节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期待本港不同团体与清华大学在教育、科技、文化及艺术等领域加强合作,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表示,此次《马兰花开》到香港巡演,相信一群非艺术表演专业的清华师生一定会为广大香港朋友呈现一场精彩的演出,激励两地青年更加相近相亲,共同努力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随着大幕轻启,邓稼先学成归国、告别家人、隐姓埋名、身铸国魂的一生徐徐展开。半个世纪前,在资料匮乏、试验条件缺乏、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邓稼先领导并完成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两弹”爆炸成功,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在香港上演的《马兰花开》致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让爱国情、报国志在香江涌动,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青年的血脉中不断流淌。       本剧自2013年在清华大学首演以来,累计观众超过13万人次,巡演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本轮参加公演的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共85人,其中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学生各1人,德国留学生1人,泰国留学生1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嘉诚是香港人,在剧中饰演邓稼先的同事,这是他首次参加排演。他说:“邓稼先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希望将这份精神传递给家人、朋友和更多港人。”       除演出外,剧组还在香港理工大学布设了专题展览,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两弹一星”的清华人、科技工作者的故事以及剧目排演历程等内容。       本次演出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文联、紫荆文化集团共同主办,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紫荆杂志社承办。

10.102023
中国科协发布第四季度重磅活动

       10月10日,中国科协在京召开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楼伟在会上介绍,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以“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策源地”为主题,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集中活动安排在安徽省合肥市,相关活动覆盖芜湖、安庆等城市。年会将于10月22—24日举办。       楼伟介绍,年会主论坛定于10月22日上午在合肥举行,设置嘉宾致辞,发布2023年度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主旨报告等内容。       其中,主旨报告环节将邀请6位顶级科学家与企业科学家围绕功能分子和材料研究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我国深空探测现状与未来、强激光与加速器发展、疫苗研发创新与公共安全、量子科技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发展等相关主题作报告。       同时,专题论坛以“学术跨界融合”为主题,聚焦国际前沿热点,国家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结合考虑安徽高质量发展重点方向等,设置深空探测高端研讨会、量子科技体系化创新能力高峰论坛、“核能聚变点亮未来”论坛、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双碳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2023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等15项活动,邀请国内外一流科学家进行学术研讨。       此外,为服务地方发展,年会共设置中国科协主席与大学生见面会、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2023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科技经济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等4项活动。聚焦安徽需求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建言献策、科技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增强安徽“主场”获得感。       同期,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政府共同主办,安徽省科协、芜湖市人民政府等共同承办的第十一届科博会,定于2023年10月21—23日(20日举办部分论坛)在安徽省芜湖市举办。       安徽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魏军锋在会上介绍了第十一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的筹备工作情况。他介绍说,本届科博会以“聚焦科普新领域、服务科创新赛道”为主题,围绕新时代科普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设置“展览展示”“高端论坛”“专项活动”三大板块。“展览展示”板块重点打造战略科技、科普展教、科学教育、科普文化创意、数字科普、机器人暨人工智能等6个展区;“高端论坛”板块同期举办“新时代科普产业发展论坛” “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论坛” “元宇宙会客厅” “科普研学大会” “机器人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5个高端论坛;“专项活动” 结合相关产业发展,举办院士专家报告会,组织开展“科普项目供需对接会” “科学表演剧展演” “优秀科普产品宣传推介”等专项活动。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绍兴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23女科大会将于10月13-15日在浙江绍兴举行。此次大会将进一步为女性科技人才搭建国际创新合作平台,促进科技人文交流,推动国际合作与信任,打造更开放的国际创新环境。大会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开放·信任·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女性智慧与全球发展”作为年度议题,聚焦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通过学术论坛、产业大会、产业调研等形式,展开面向未来的智慧碰撞,探索女科学家服务人类福祉的新方法新路径。       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邀请约600位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女科学家代表参会,包括诺奖级顶尖科学家代表,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获奖者代表,以及来自知名国际科技组织、著名院校、海外科技社团、全国学会、顶级学术期刊、杰出科技企业、知名科技创投机构等组织和单位的代表。       大会设置智慧之光·科学盛典、科学之力·预见未来、创新之能·聚力共富、巾帼之美·时代新声、开放之约·缘聚越台5个篇章,形成“1+9+N”的总体活动框架,即1场开幕式、9场平行论坛、N场同期系列活动。9场平行论坛分别围绕生物制造、海洋科学、生命医学、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开展特色圆桌对话会、专家研讨会及交流论坛活动。会议同期还将举办产业项目路演、女科学家走进校园活动、院士专家恳谈会、产业赋能调研等N场系列活动。       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邓帆在会上介绍了2023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的整体安排。他介绍说,2023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聚焦靶心、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协同”,以“培育创新人才,做强实体经济”为主题,着力激发科技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8月8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关于举办2023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的通知”。目前,大赛已完成报名,9月16日至10月31日为区域赛组织阶段,由各省级科协联合地方相关委办局共同举办。11月17-21日,将在天津举办全国总决赛,包括项目展示、理论测试、电视擂台赛3个环节。届时,入围全国总决赛的200个项目将通过项目展示、理论测试决出赛事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通过电视擂台赛决出金、银、铜奖。大赛组委会根据地方区域赛组织情况,设置优秀组织奖。截至目前,共有32个地方赛区1924家科技型企业推荐的5702个项目报名参赛,直接参赛的企业科技人员超17000人。在今年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大赛影响力持续扩大,参赛企业、参赛项目、参赛人数较去年分别增长10.07%、3.77%、3.77%,创历史新高。

09.282023
迎接新变革 合作向未来 ——2023未来技术合作(无锡)大会举行

瞄准未来技术12所高校,与奔赴科创未来城市,在一场大会中再度擦出火花。8月22日,以“迎接新变革,合作向未来”为主题的2023未来技术合作(无锡)大会拉开帷幕。当天上午,大会开幕式暨未来技术主论坛举行。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为长三角生命健康领军人才基地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和平、丁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卫、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肖瑞平出席。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梅建平视频致辞,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文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党委副书记丁玉贤分别致辞。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领衔发布《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无锡倡议》。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无锡市领导许峰、周文栋、吴建元,来自首批设立未来技术学院高校、科研院所、研发和技术转移机构等代表参加活动。与会嘉宾代表,聚焦未来产业、前瞻性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交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同探讨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畅想未来产业创新愿景。本次大会除开幕式暨未来技术主论坛外,还举办了未来技术成果对接洽谈会,无锡市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百余家单位与各未来技术学院及相关高校深入对接洽谈138项未来技术成果项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分别举办专题学术沙龙活动,进一步促进校地双方技术、产业、人才与投资的交流合作。“此次大家相聚无锡,共同探讨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畅想未来产业创新愿景很有意义!”梅建平希望与会嘉宾深化交流、扩大合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加快产出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周文栋介绍,近年来,无锡锚定未来技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开辟产业发展增长点的关键一招,持续推动、聚力攻坚。在未来产业布局发展上,该市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等5大未来产业方向,并与无锡现有地标产业、优势产业一起,同步谋划、一体推进。去年,5个未来产业领域企业数超150家,营收超600亿元,营收增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下一步,无锡将与12所高校未来技术学院一道,面向未来、面向国家战略,深化市校全面合作,打通高校与产业之间的“快速通道”,推进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新兴技术、高端人才落地,探索形成前沿科技合作与产教协同创新的“无锡模式”,打造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力量,为城市建设与高校发展注入新动能。丁玉贤说,无锡是全国首个与未来技术学院全面合作的城市,期待无锡持续开展未来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水平。程和平院士表示,脑科学被视为人类的“终极科学问题”,具有无以伦比的复杂性。脑科学研究是一门高度交叉的新兴前沿学科。大科学时代的生命科学特别需要新工具、新型研究平台。工具和平台需要学科支撑,也需要产业支撑,更需要创新人才支撑。新工具的开发、新范式的探索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将为提升我国生物医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实现高端生物医学仪器装备的“中国创造”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和保障。当天揭牌的长三角生命健康领军人才基地,由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共同发起,旨在以无锡市为策源地,扎根无锡、面向长三角,集聚长三角地区生命健康领域顶尖人才,打造人才生态圈、学术朋友圈、产业合作圈,持续发挥辐射、服务作用,服务生命健康领域的创新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投资金融机构等,通过协同作用,加强高校院所与企业融合发展,强化医药人才培养和发展,打造科研成果转化体系,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开幕式上,12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获得未来技术太湖奖学金。2021年10月,无锡市率先与全国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形成“2+1”合作模式,通过给予每家学院未来技术太湖奖学金、未来技术创新基金2类政策资金支持,共建1个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与各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深入合作,为未来技术发展和人才培育贡献无锡力量。无锡市携手12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提出《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无锡倡议》,期待通过市校全面深化合作,打通高校与产业间“快速通道”,加快新兴技术、高端人才落地,探索形成前沿科技合作与产教协同创新“无锡模式”,打造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力量,为城市建设与高校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无锡市锚定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目标,持续加强与全国重点高校院所的合作。活动现场,北大—无锡国测量子精密测量技术联合创新中心、高分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等重大项目,球形多智能体协进化辅助医疗机器人、特种传感光纤光缆开发、新能源电子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等1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主论坛上,丁汉、肖瑞平,以及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张扬军、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熊友军等,分别围绕数字化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未来交通、未来机器人等未来技术领域发表主旨演讲。丁汉院士认为,制造的未来趋势是人机共融,包括人机空间共享、人机技能迁移、人机混合智能三个层次,后两个层次将突破机器人智能化进程,使机器人成为“能工巧匠”。华科大无锡研究院这些年来始终支持无锡发展高端制造业,借华科大之智,无锡制造向更高层级攀登。肖瑞平院长认为,要实现源头创新需要从靶点创新,从临床创新。其中人才是第一位。在集采、医保等政策影响下,创新如何持续,需要创新型人才挖掘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需要各要素发挥系统合力。与会者一致认为,创新驱动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此过程中需要重视临床研究,注重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加强产学研医政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张扬军在主题演讲“飞行汽车技术与未来产业发展”中,提出未来30年汽车将“飞”起来的观点,且技术上可行、需求客观存在。熊友军作了以“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应用前瞻”为主题的演讲。他认为,智能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本次活动集聚了一批前沿技术和产业领域的重量级嘉宾,不仅为未来技术发展搭建了思想碰撞、融合互促的重要平台,更为无锡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宝贵机会。

09.282023
重建“一带一路”绿色经济走廊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2023“一带一路”新能源装备与技术展览会暨第三届 中国光伏工程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高峰论坛在兰州举行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在甘肃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装让中心、中国光伏工程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中国光彩事业国际投资集团、甘肃省新能源协会共同主办的2023“一带一路”新能源装备与技术展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光伏工程产教融合平台高峰论坛于8月22-23日以线上线下形式在兰州举办。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程有清出席开幕式。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周剑平所长主持会议,中国光伏工程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陈奎庆理事长致欢迎辞,兰州新区管委会张勇副主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中国光彩事业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江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段梦雅分别致辞。兰州新区经合局相关负责同志作招商引资项目和政策推介。政产学研用服金协同联动是一项跨领域的艰巨工作。本届展览会和论坛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生态建设的推动者,以新能源产业生态共建共赢为目标,以 “重建‘一带一路’绿色经济走廊,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主题,着力将甘肃打造成一个新能源产业上中下游融通、大中小企业链接、政产学研用金服协同、中外企业互动的“一带一路”合作平台,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构建良好生态圈,积极维护“一带一路”国家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会议设置政府投资项目推介、新能源装备和技术展览展示,新能源产业链上中下游先进技术、产品及金融、保险、贸易咨询、商事法律、文化旅游等链条服务,以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注重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交流,打造集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积聚、学习交流等功能于一体,为众多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合作机遇和互动的的高端平台,以其独特的代表性和所涉行业的广泛性,将为甘肃新能源基地建设和巩固“一带一路”能源互联互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再添助力。同期举行了甘肃省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筹建发起单位签约仪式,并进行了新能源产品技术展览展示。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沈文忠教授、兰州大学长江学者曹靖教授、中科院电科所许洪华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杨宏教授、华北电力大学杨世关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孟克其劳教授、徐州工程学院滕道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陈睿山教授、甘肃省水利水电设计院王景香工程师、甘肃省新能源协会副秘书长惠博,以及来自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政产学研金服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就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及科技创新合作发表主旨演讲和专题报告,为甘肃新能源大省建设及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建言献策,为甘肃绿色低碳转型指明方向。

08.292023
聚势赋能 共享共赢 中国·哈密第十七届哈密瓜节暨第一届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激情盛夏,瓜香哈密。7月20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哈密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举办、以“聚势赋能,共享共赢”为主题的中国·哈密“甜蜜之旅”第十七届哈密瓜节暨第一届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盛大开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志敏宣布大会开幕。哈密市委书记孙涛出席大会并致辞,哈密市委副书记、市长吾拉木江·热依木主持大会。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副主任付诚,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于新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武洪斌,哈密特色鲜果产业链平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国栋分别在会上致辞。国家哈密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伊鸿平,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袁定阳,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秘书长陈磊,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秘书长王应宽,中国标准化协会监事长高建忠,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所副所长杜楠,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何晓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青岛分中心主任张少君,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原副主任王守宝,喀什地区莎车县荒地河绿色甜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亚星,甘肃省敦煌市天马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周彦俊等行业核心单位及自治区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哈密瓜主产区和主销区代表300余人齐聚哈密,共谋产业发展大计。哈密市领导宁雪松、阿克然木·玉努斯、王毅、李科琼、张建锁、杜海涛、付剑伟等参加大会。为汇聚全国优势资源,实现哈密瓜产业科研、种植、流通及品牌营销等全链条资源的高效集聚,打造哈密瓜全产业链共建共享平台,“哈密瓜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在大会上正式启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为哈密瓜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授牌,并与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及来自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农技推广中心、海南都知果科技有限公司、甘肃民勤飞腾食品有限公司、哈密市老瓜乡农产品专业合作社5家单位的代表共同启动了平台。据悉,哈密瓜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启动后,将有效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基地引领等方面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全国鲜果业种质科技创新平台。同时,统一制定行业标准及权威认证,规范行业标准化发展,布局仓储冷链物流体系等,共同书写中国哈密瓜产业发展的新篇章,为打造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建设乡村振兴新样板注入新动能。孙涛致辞表示,哈密是哈密瓜的故乡,哈密瓜节已成功举办16届,历经30年,已经成为将哈密各族群众牢牢凝聚在一起的共同文化记忆,成为瓜乡儿女引以自豪的共有精神财富,为哈密瓜产业发展厚植了坚实的民间基础和社会土壤。新时代新征程上,随着以高质量发展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徐徐展开,哈密也迎来了更新迭代的历史机遇期。哈密市委、市人民政府携手合作伙伴、汇聚业界智慧和各方力量,谋划举办了中国·哈密“甜蜜之旅”第十七届哈密瓜节暨第一届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力求以时代眼光、全局视野、系统思维,从专业角度、市场维度、创新高度出发,以瓜为媒、以会聚智,通过构建打造哈密瓜特色鲜果全产业链平台体系、赋能全国各产区全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哈密瓜产业、文化、生态跨界融合、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全行业共建共享的哈密瓜超级IP,实现“哈密瓜因哈密而得名”向“哈密瓜产业因哈密而辉煌”的战略转变,着力走出一条依托“土特产”为农业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一域之力的新路子。王建华在致辞时谈到,中国·哈密第十七届哈密瓜节暨第一届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是推进哈密瓜特色鲜果产业链体系建设的一次重要盛会,是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愿意围绕哈密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为激发哈密瓜产业创新活力和提质增效做好服务,希望通过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哈密瓜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为打造农业一二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新样板注入新动能。许勇致辞表示,哈密瓜特色鲜果产业链平台规划建设,就是从种质研发、标准认证、冷链物流、结算金融保险和品牌流量推广五大领域,为全行业精准赋能,把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空白点转化为发力点和优势点,将从根本上破解哈密瓜产业发展困局,赋能天下产区、惠利四方瓜商。创立哈密瓜协同创新平台,其目的在于聚集全国科研优势,在哈密瓜品种创新、哈密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哈密瓜采购系统、哈密瓜质量论证、哈密瓜全产业链聚集等方面发挥协同创新的更大作用。付诚致辞指出,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新疆哈密瓜产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将助力新疆哈密激活“人才引擎”,赋能哈密瓜特色鲜果产业品牌体系建设;升级打造新疆哈密瓜公共品牌IP,推动哈密瓜特色鲜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融合一二三产业,促进哈密特色鲜果产业产销紧密衔接,为新疆哈密瓜产业发展探索新路径、增添新动能。于新文谈到,哈密瓜在哈密这片土地上培育、成长了数千年,做大做强哈密瓜产业,提升哈密瓜品质,对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提升哈密城市形象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哈密特色林果和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气象将充分发挥趋利避害作用,为服务哈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武洪斌表示,哈密瓜特色鲜果产业链平台建设对发挥全疆内外联通地缘优势,提升新疆哈密瓜产区核心竞争力,构建区域开放发展新格局,推动哈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稳疆兴疆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推动哈密瓜鲜果产业发展、促进全国哈密瓜主产区互鉴互利共享共赢。张国栋介绍,哈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哈密瓜等特色鲜果产业发展,精心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推进哈密瓜产业转型升级。哈密瓜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正式启动后,将深度挖掘哈密瓜悠久历史文化,共同打造哈密瓜品牌体系。与会学者专家围绕大会主题,激荡思想,碰撞智慧,共同畅想和描绘哈密瓜产业发展的前景蓝图。与会专家表示,哈密瓜特色鲜果产业链平台的建设是产业发展新模式的开局之举,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陈磊谈到,从果园到餐桌,是哈密瓜风味的宝贵旅程,速度和温度在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冷链仓储、运输和配送成为保障果品新鲜度和品质的关键环节。国家在鲜果行业的发展中,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涵盖财政支持、市场建设、技术推广、质量监管和品牌建设等方面,这些政策为鲜果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希望果品行业的从业者始终保持对行业发展的热情和信心,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努力推动鲜果行业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王守宝表示,建立种质资源保护机制,有利于种质收集和保护,通过对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可创造研制新的育种材料,研发出更适于市场需要、老百姓爱吃、商品化口感好的新品种,也有利于形成对品种的保护和保存。李亚星谈到,对于哈密瓜产业标准化认证,我感触特别深,因为只有让种出来的哈密瓜品质达到或高于标准,才能使农民的增收更稳更持久,最终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生活富裕。周彦俊表示,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我们才了解了“标准化”“全产业链”这些名词所蕴含的意义,作为合作社社长,我感受到责任重大,回去以后,要从质量标准、全产业链及品牌打造这些方面,磨砺和打造属于我们本地的哈密瓜品牌。开放的盛会,百姓的节日。自1993年8月哈密首次举办哈密瓜节至今已有30年,盛名远播。哈密瓜在哈密这片土地上培育、成长了数千年,积累了珍贵的种质资源,现本地杂交培育和引进品种达500余种。哈密人种出了独具风味的哈密瓜,也创造了独具风韵的哈密瓜文化。尤其是本届哈密瓜节广聚天下“密友”,共襄发展大业,畅享甜蜜之旅,深度打造“哈密瓜文旅”、大力宣推“哈密瓜符号”、立体培养“哈密瓜人才”、高位构建“哈密瓜数据”,着手构筑哈密瓜文化品牌体系,助力构建新时代哈密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大会期间,相关专家围绕哈密瓜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研究、标准认证赋能、品牌流量支撑及冷链物流、金融结算配套等话题开展讨论,立足于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关键之需,以产业发展难题为突破点,以哈密瓜特色鲜果产业链平台及五大中心为着力点,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共同畅想和描绘哈密瓜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会上,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哈密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了《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哈密瓜高质量发展产业联盟筹备工作举行了启动仪式;哈密市委、市人民政府面向全国发榜招募哈密鲜果产业链平台首席专家及哈密瓜种质研发、哈密瓜标准认证、鲜果冷链物流储运、鲜果金融结算及鲜果品牌流量推广五大领域运营支持团队;哈密市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所副所长杜楠表示,《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旨在萃集业界智慧和力量,按照全产业链体系建设思路,对全国哈密瓜产业发展情况开展研究,理清发展现状,擘画发展蓝图,有效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力求凝聚行业力量,促成行业共识,共同加快推进哈密瓜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与会专家参观了哈密特色鲜果产业链平台展示中心、哈密瓜鲜果种质资源库、哈密瓜种质研发及品质检测实验室,了解了哈密市在哈密瓜产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研究、标准认证赋能、品牌流量支撑及冷链物流、金融结算等相关领域的工作开展情况。据了解,本次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倡议建设的哈密特色鲜果产业链平台体系,将以哈密的哈密瓜文化原乡优势为起点,着眼于服务全国哈密瓜产业,激活各产区协作动力系统,相互赋能、相互成就。同时构建的线上结算中心,将为全行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能不断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会上,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贮藏功能研究室主任张超,天津商业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张连文,华为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高级架构师杜开发等与会专家围绕“冷链储运建设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金融催化产业发展”作了主题演讲。张超谈到,农产品深加工实际上是为西甜瓜产业、为哈密瓜产业注入新动能的有效方法。通过产品的深加工,我们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提高了产业链的韧性。通过深加工的实施,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链的韧性有所提高。同时通过我们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农业生产也有了更多的抵押物,未来为我们金融机构的加持与金融服务的加持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杜开发说:“哈密瓜产业跟全国其他很多产业都面临着小、散、弱的现状,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让科学家在哈密瓜育种、生产和加工、运输等环节真正降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增长,真正实现利益的共享,实现整个产业三产融合,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瓜以地名,地以瓜闻。哈密瓜是中国原产水果中唯一以地名命名的果中臻品。哈密是全国哈密瓜重要的生产基地与集散中心,哈密瓜是哈密宝贵的无形资产。自2022年7月以来,哈密市委、市政府着力谋划全国哈密瓜特色鲜果全产业链平台,充分发挥放大“哈密瓜IP”这一无形资产价值,从新消费形态和市场趋势中识变应变,促进哈密瓜全行业一二三产在哈密的落地融合。哈密瓜栽培与贡瓜文化系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时代新征程上,随着以高质量发展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徐徐展开,哈密也迎来了更新迭代的历史机遇期。深入发掘拓展宣传哈密瓜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走出一条哈密瓜全产业体系重塑、全链条价值提升的创新之路,第一届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此次大会成果丰硕,反响热烈。中国(丽水)两山学院两山转化研究院院长、丽水山耕农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丁志远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哈密,这个季节正好是瓜果飘香的时节,心情也甜蜜起来。关于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我充满期待和想象,不仅能够了解新疆,特别是哈密,并且在哈密瓜产业发展的方面也有我们的系列举措。”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杨说:“认证是质量管理的体检证,是市场经济的信用证,也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希望借助这次大会,能够把推进认证和标准工作和传递信任、服务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共同助推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青岛永旺东泰商贸有限公司采购主管张小泉说:“能受邀参加这次哈密瓜节活动,我感到非常激动,也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了解哈密瓜这个商品,以及整个产业的新动态、新资讯,相信这对哈密瓜产业的未来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新疆电商达人沈律说:“我一直非常期待这次大会,因为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可以提高我对于哈密瓜产业的认知。作为一名电商从业人员,我也希望在哈密能够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在哈密建立一个哈密瓜直播基地,共同努力,持续扩大整个哈密及哈密瓜产业的影响力和销售力。”哈密作为哈密瓜的故乡,30年来,哈密瓜节一直在此举办,哈密瓜节已成为将哈密各族群众牢牢凝聚在一起的共同文化记忆。本届哈密瓜节设计了5大类60余项特色文旅活动,既有“甜在哈密”的瓜王争霸赛、东天山清凉露营季,还有“千人千骑”环城汽摩巡游,特色非遗展、电音美食节等特色活动。尽管活动期间当地持续高温,但“吃瓜”群众的热情不减。走进哈密贡瓜园的长廊里,老品种加格达、黑眉毛及新品种金太阳、红丽人、青花蜜等260多种哈密瓜品种集体“亮相”,掀起了赏瓜、赛瓜、品瓜的甜蜜热潮,让游客大饱眼福的同时又大饱口福。本届哈密瓜节持续至8月30日,是自1993年8月哈密市举办首届哈密瓜节以来活动规模最大、内容最多、形式最丰富、民众参与最广的一次盛会。此次活动以时代眼光、全局视野、系统思维,从专业角度、市场维度、创新高度出发,以瓜为媒、以会聚智,通过构建打造哈密瓜特色西部全产业链品牌体系、赋能全国各产区全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哈密瓜产业、文化、生态跨界融合、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全行业共建共享的哈密瓜超级IP。哈密市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将以更加开放、创新、标准化的思维和运作,以“小甜蜜”撬动“大产业”,共享产业繁荣,共绘新时代哈密瓜产业创新发展的绚丽华章。

08.092023
2023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全球论坛将于8月10日至13日在海口举行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十四五”规划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十分关心海南科技创新发展,多次就南繁、深

07.252023
安庆高新区:正式跻身“国家队”迈入发展“快车道”

2022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安庆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定名为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庆高新区正式跻身“国家队”,迈入发展的“快车道”。安庆高新区前身系2010年1月成立的安庆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2013年正式更名为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导产业为化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是安徽省

07.252023
世界设计中国力量2023世界工业设计日暨中外设计价值峰会在深圳举行

6月29日,2023世界工业设计日暨中外设计价值峰会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隆重举行。本次峰会由世界设计组织(WDO)、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承办,深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协办。本次峰会以“世界设计中国力量”为主题,举办了中外设计领袖峰会

07.212023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牵头成立全国“钱学森”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工作联盟

2022年3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委印发《关于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与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启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命名工作。该工作自启动以来,截至2023年7月,已有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故居(杭州)、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钱学森纪念馆、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钱学森纪念馆、西安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