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11.082023
深化产育协同创新 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山东青岛探索产科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新模式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需要数以万计的领军人物、行业专家攻克“卡脖子”问题,也需要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突破痛点难点问题。青岛的破题思路,是以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重大产业战略匹配为抓手,聚焦构建“产教有机融合、产才高度契合、产科深度结合”机制,持续深化教育协同创新,推动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同、与城市重点产业链深度匹配,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在五大领域开展改革探索《青岛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明确了青岛产教融合试点要结合青岛现有的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优势、专班推进的新型产业优势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教育优势,重点在五大领域开展改革探索,建设培育一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完善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开发、重大项目布局中,将产教融合发展作为基础性要求,同步提出可操作的支持方式、配套措施和项目安排。合理规划产教融合园区。重点建设青岛国际职业教育科技产业城,整合聚集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破解职业教育办学瓶颈,形成贯通培养的全链条职业教育体系和产教融合体系。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推进资源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争取“十四五”期间全市高职院校数量达到12所。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实施“工匠精神”培育工程。加强中小学生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宣传推广,增强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市和学校建设职业体验馆和体验基地。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编制学徒专业目录,建立学徒专业教学标准。到2025年,现代学徒制成为全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实施职业教育“扬帆计划”,鼓励职业院校开设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重点建设50个高水平中职专业(群)、20个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立职业教育专业认证、质量评价、专业预警调控机制。降低校企双方合作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培育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型企业。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对年度考核合格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每年给予专项经费奖补。建设青岛市产教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辐射山东半岛经济圈的区域性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校企各类需求精准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行业企业用工需求的精准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精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精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精准对接。打通校企高技能人才交流通道。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双向流动、交叉兼职。推进校企技术成果转移与转化。以一流学科和校企合作示范专业为依托,校企合作建立适应生产一线需求的工程技术研究课题库。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建立技术成果孵化基地,引导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加快产学研用进程,促进成果转化,引领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创新发展。搭建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建设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方式,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重点领域,推动“双一流”建设等高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专业建设,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组建一批产教融合集团(联盟)。由行业龙头产教融合型企业牵头,联合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组建实体化运作的产教融合集团(联盟),搭建行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信息对接、教育服务平台,聚合带动各类中小企业参与。创新产教融合深度发展体制机制。健全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高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完善现代学校和企业治理制度。积极推动双方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全方位融合。着重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支持企业与学校合作办专业、二级学院,推动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企业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引进国(境)外知名企业在青岛独资办学,鼓励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在青岛举办职业院校。探索职业院校为在青“一带一路”相关企业员工量身定制开展技能培训,建设“上合组织”职业教育联盟,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产教协同”,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的有机融合青岛市把教育的发展深深根植在城市经济建设的大地上。龙泉-姜山产业组团是青岛市“十四五”时期规划的三大产业组团之一,其涵盖的龙泉汽车制造产业集聚区、姜山国际汽车产业城在职教人才方面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见良机而上,在姜山镇规划先进制造业职教组团、建设职教园区,无疑是推进产教协同的有力举措。青岛市按照城乡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校企一体化发展思路,加快现代职教园规划建设。三年间,随着青岛现代职教中心学校、莱西市职业教育新建校、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接续展开,园区统筹布局建设了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服务、汽车技术等30多个专业群,与园区内北京汽车等企业深度合作,形成校企联动、产校区一体的焕然一新的发展格局。到2025年,园区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万至4万人,每年可培养1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仅如此,为探索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青岛模式”,以创新推动产教“双向奔赴”为愿景,青岛市还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载体,建立产教融合企业服务信息系统,成功遴选培育出两个国家级、35个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四所职业院校的六个专业入选工信部全国首批产教融合专业试点,六所职业院校入选山东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还成立一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三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成为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首批成员单位。2020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京东集团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对接京东集团物流、电商、教育、科技研发等板块资源,学院投入729万元、京东集团投入313万元,共建京东智慧供应链产业学院和混合所有制“校园云仓”生产性实训基地,“产业群”联接“专业群”,拓展教、学、训、研等多种形式,打造产教融合实践场,建设山东省新技术研发中心、校企联合竞赛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有力促进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训基地建设案例入选教育部2021年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青岛市勇于先行先试,将教育的发展融入国家战略。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会上正式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由此开启了青岛对外开放的新纪元。五年来,上合示范区从无到有,对外经贸合作与日俱兴,进出口贸易额不断攀上新高,科技、人文交流愈发密切,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青岛市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先后依托在青高校成立上合经贸研究中心、上合法律服务研究院、上合组织国家文明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等组织,打造国际高端智库,服务上合示范区发展跨境电商、建设货物集散基地和上合组织地方银行。截至目前,已开办贸易投资促进研修班91个班次,培训来自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人员7800余人。与此同时,青岛以建设“经贸+”学科体系,培养熟悉上合组织国家国情、通晓国际规则、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型、应用型经贸人才为目标,积极规划筹建服务上合组织国家的高校,上合国际学校的规划也在积极展开。在上合示范区,青岛市将建设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的国际一流高水平学校,让来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发展、安居乐业。推动“产才协同”,实现产业链与人才链的高度契合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青岛市聚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链服务产业链,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加速破解现代产业体系遇到的问题。青岛市创新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专业跟着产业调”。围绕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需求,超前谋划、前瞻布局,大力支持中、高职院校增设服务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兴专业和“急需紧缺”专业,动态调整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十四五”以来,围绕服务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组织中等职业学校新增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等专业,在高职院校设立六个工业互联网学院(专业)。目前,全市11所高职院校和51所中职学校共开设270余个专业,17个专业荣获山东省首批中职特色化专业。青岛电子学校是一所以计算机、电子、电气专业为特色的国家重点职业学校。近几年,学校积极回应智能制造产业需求,开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专业,积极打造数字媒体、智能制造、物联网专业集群。学校还牵头成立青岛电子信息业职教集团,吸引10所职业院校、10个产业行业协会、88家企业参与,校企共同开发技术专利,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并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平台,入选全国示范职教集团。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增添新活力、培育新动能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青岛市创新高校学科专业引导机制,推动“高校跟着产业转”。“十三五”以来,通过建立高校贡献度评价体系和实施差异化财政支持政策,青岛市引导高校优化重点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在青高校、科研院校将一流学科建设与城市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过去的六年间,青岛市重点扶持在青高校22个本科学科和50个高职专业发展,青岛的高校与地方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在海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设置产业学院或特色学院,智能制造工程、海洋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人工智能……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在青岛高校发展壮大。今年起,新一轮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群)建设启动,到2025年,青岛市将依托重点学科专业,推动与青岛辖区内500家以上企业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紧扣青岛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创建一批校企协同创新联合体、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力争每年吸引5万名以上优秀毕业生留青就业发展,高校产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水平将实现大幅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提升离不开好的教学模式,青岛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教学跟着产业改”。为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水平,青岛市开展“1+X”证书和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海尔集团创新推出“3+1+2”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分别达到50个和194个。参与现代学徒制三个批次七个项目试点的青岛电子学校,通过开展工匠班培养,已经形成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双主体、双导师、双标准、双课程、双认证、双文化、双课堂、双评价、双身份为“九翼”的“一线九翼”人才培养特色,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的成功范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软件学院聚焦大型工业软件领域,培养高端软件人才,攻克了石油关键软件技术难题,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在产才协同上,青岛积极发挥区域优势引入国际化元素,依托上合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上合国家多元合作机制,发起由我国及上合组织相关国家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组成的上合经贸产教联盟;依托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探索“高校+RCEP+企业”合作方式,成立全国首个RCEP产教协同联盟;依托中德生态园建设,着力打造中德职教合作新模式,建成“青岛-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职业能力发展中心”“职业教育(青岛)国际客厅”等五个中德职教合作平台,在更大范围和更宽广领域开展产教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中德应用技术学校”)等院校通过与莱茵科斯特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构建“院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双元三地”育人模式,院校负责专业理论教学,跨企业培训中心负责实操教学,企业负责岗位实践教学,通过职业技能教育的“三对接”,实现人才培养要素融合共享,有效推动了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和“育人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京东方、芯恩等千亿级芯屏产业链企业集群式落户中德生态园。推动“产科协同”,实现产业链与科技链的深度结合科技进步是产业进步的有力支撑。青岛市积极推动创建产学研合作联盟,采取“政府+高校(研究院)+企业”方式,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学科权威作用,推动校企科技资源和人才共享,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为企业技术攻关、升级改造以及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定向定制”精准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青岛市工业互联网、智能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等10个重点学科发展联盟,吸纳政、校、行、企、院所等成员单位500余家,累计聚集高层次人才735人,2022年全年新增科研项目501项、实现合同到账总额7.3亿元。近几年,青岛引进的高等教育机构通过联合开展课题攻关等形式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承担科研项目1933项,合同到账总额20.02亿元;在青创建科研平台182个、孵化企业345家,营业总额达到23.43亿元。校企之间信息不畅通、缺乏沟通桥梁,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重要原因。2022年以来,青岛市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集“高教成果展示、创新人才引育、技术转移转化、专家智库建设”于一体的平台,通过双向汇聚信息资源,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科教资源匹配对接,集聚发挥在青高校、高等教育机构及国内外高校的资源优势,实现高校产学研对接和社会服务活动的常态化,促进科技成果在青落地转化。青岛市还创新开展“订单式”研发模式,在高校、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均设立技术转移部门,开展概念验证和科技成果试孵化,同时培养职业技术经理人和技术转移机构,不断探索以技术交叉许可、建立专利池等方式促进成果转化扩散。据悉,青岛市科技成果转化收获颇丰,仅2022年一年,在青高校与青岛企事业单位共签订科技项目合作协议1100多项,转化科研成果400多项。未来3年,青岛市将面向在青高校培养专业技术转移人才超过1000名,进一步加快高校院所本地转化步伐。青岛科技大学这所以化工、橡胶、材料学科为优势特色的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服务行业进步的进程中,形成了“前沿基础-应用技术-产业技术-产业转化”全链条创新模式,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的上市公司达到九家,通过与橡胶、化工、大数据等领域企业联合建设“科创飞地”等形式,实现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无缝衔接,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近年来,学校采取“科技成果转让+持续技术服务”方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ECSS技术助力万华化学MDI生产技术实现国际领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必须靠人才,必须创新科教融汇机制。未来,青岛将聚焦教育、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青岛浓墨重彩的一笔。

11.022023
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精彩瞬间全纪录

点击链接查看详情:https://g.h5gdsvip.com/p/vyce2w6c

11.012023
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等活动将举办

10月31日,中国科协举办2023年第四季度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第六届世界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论坛、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剧目《大地之光》澳门巡演、第七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全面启动等将要开展的相关活动情况。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肖芃介绍了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总体安排。她说,2023青科会开、闭幕式分别定于11月11日上午和11月12日晚上在温州市瓯海奥体中心举行。开、闭幕式期间,在会场外配套举办青科会成果回顾展。2023青科会继续秉持“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的主题,以“青年创新聚力可持续发展未来”为年度议题,坚持以“个十百千”成果为导向,即围绕颁发1个国际奖项,发布1个五年规划,探索1套市场化运行机制,签约落地10个以上高能级平台、100个以上产业项目,对接1000位以上高层次人才的目标,设置“1+13+3+N”的活动架构,即举办1场开幕式、1场闭幕式,13场主论坛活动,3场海外专场活动,23场日常分论坛活动。按照“优而精”的定位要求,大会的13场主论坛活动强化产业和成果导向。在保留经典特色活动基础上,2023青科会聚焦新能源产业,新增国际能源材料论坛、氢能青年科学家论坛等系列活动。中国科协科创部副部长杨书宣介绍了第六届世界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论坛的有关情况。她说,第六届世界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论坛以“协同构建创新发展新生态”为主题,定于11月7日在厦门举办,面向全球网络直播。本届论坛论坛由中国科协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福建省科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承办,厦门市科协、中国康复医学会协办,论坛设置1场主论坛、3场平行论坛、1场沙龙活动,将邀请国内外知名科技社团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沙龙研讨等形式,进行多元讨论和互动交流,分享科技社团发展与治理的创新实践,思考新形势下科技社团开放、协同、合作的新路径,探索携手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举措。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张旭明作了关于第五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情况的介绍。他说,第五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将于2023年12月7-9日在海南海口召开。大会聚焦碳中和愿景下的市场、技术、政策、行业协同等热点问题,策划了13场会议及技术展览、科技评选、科普活动、公众开放日等活动。本届大会将继续发挥往届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风向标作用,吸引政产学研届代表分享思想创见、探讨前沿趋势、引领学术方向和深化国际合作,搭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高端交流平台。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理论宣传处处长孟令耘介绍了“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十周年系列活动。他说,十年来,宣传工程开展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民心工程。在十周年工作基础上,为进一步提质增效、擦亮名片,年内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中国科协将联合教育部等单位开展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十周年主题活动,邀请全部参与高校、主创师生及科学文艺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宣传工程1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成果,用生动的中国科学家故事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依托中国文联专业力量,联合组建高水平、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搭建科技界、文艺界等专家学者跨界交流、融合发展的平台,广泛组织评论、编剧、表演、舞美等专业领域的艺术家深入大中小学生社团,提升以艺术形式讲好科学家故事的能力本领,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三是首次发布“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榜单”,分类开展专家结对,长期开展跟踪指导,共同提升创作推广水平;四是首次联合国家大剧院举办“科学家故事”舞台剧展演,让更多科学家故事走进“国家级”艺术殿堂,向全社会讲好科学家故事;五是以“崇科学,正学风”为主题,开展“光影科学梦”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活动,遴选20部微电影集中推送大中小学;六是在全国持续推进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支持中小学建立“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等社团组织,配强用好“读书角”;七是举办陕西省首届弘扬科学家精神舞台剧大赛,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创新力量”为主题,面向全省征集参赛剧目,推进科学家精神舞台剧的提质扩容。同时,还将持续开展科学大师港澳巡演,以剧为媒,激发内地、香港、澳门青年厚植爱国爱港爱澳情怀,搭建内地与港澳青年交流交往的文化桥梁。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张振威介绍了第七届“一带一路”创客营情况。他说,第七届“一带一路”创客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与主办,于11月5日至11日在重庆和广西开展主场活动,在新疆、宁夏、内蒙和云南等地平行开展分营活动。本届“一带一路”创客营主题是“青春有梦 科技有我 世界同心”,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已邀请到3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师生来华参加活动。此次创客营主要以“1+2+4+N”,即“1场线上创客营、2场线下主场活动、4个区域合作分营、N个海外工程科普营地”模式开展。

10.242023
新时代 新青年 新使命 ——中国科协主席与大学生见面会在合肥举行

2023年10月23日下午,中国科协主席与大学生见面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水上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与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学院、巢湖学院等10所在皖高校的220名优秀学子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作为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活动之一,本次见面会以“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为主题,万钢与大学生们围绕中国科学家如何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基础科学专业学生如何在中国科技发展中贡献力量、如何理解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如何应对科研实验中的不可控因素等问题进行了亲切交流,与大家分享了自身在成长、求学、工作等方面的人生经历,给予同学们殷切期待、悉心指导与温暖关怀。万钢鼓励青年学子们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传承科学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做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他为青年学子在科学研究、个人成长中遇到的疑惑提供解答和建议,并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环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鼓励同学们接好接力棒,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当同学提问中国科学家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的关键作用时,万钢结合国家科技政策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转型升级,列举了我国科学家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光伏等新能源技术创新,助力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成就,鼓励同学们“立大志,做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我国科技发展做贡献”。在谈到人工智能在学术领域的应用前景时,万钢表示,人工智能的普及是科学发展的过程,以“ChatGPT”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模型已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这不是开端也不是终点,希望同学们在科研过程中坚持读原文、查来源,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总结形成对世界的看法。万钢在谈及新时代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时指出,农村发展大有可为。结合提问同学机械专业的学科背景,他指出,农业机械化、农机电动化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并嘱托同学们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认认真真做好实验,一定能够学有所成、建设美丽乡村。见面会前后,万钢还参观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调研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建设情况。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安徽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唐良智,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任清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等出席见面会。

10.232023
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 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策源地 ——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合肥开幕

10月22日,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合肥召开。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出席主论坛并致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共同主持主论坛。万钢在致辞中表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新态势,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他强调,要集思汇智,下好原始创新先手棋。紧密围绕战略导向、前沿导向、市场导向的基础研究领域,有效联动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促进各类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作。要协同联动,打造集成创新主平台。积极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态势,立足新型举国体制、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高效集聚创新要素,推进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加速构建坚强而有韧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要与时俱进,争当创新理念实践者。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科技创新的各领域、各方面,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优化学风作风,营造中国特色创新生态,弥合科学素质鸿沟,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要共建共享,培育开放创新新生态。倡导开放科学、开源创新的思维,推动全球产学研各界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建设性对话,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各类创新主体、科技组织和科技人才同国际对接,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韩俊在致辞中说,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合肥隆重举办,这是全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也是安徽的一件盛事。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聚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形成了一批并跑领跑的原创性成果,催生了动能强劲的新质生产力,营造了近悦远来的良好创新生态。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人才支撑。我们真诚期盼中国科协和各位院士专家充分发挥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把专业所长与安徽发展所需结合起来,深化与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等融通对接,指导支持安徽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把更多好成果、好技术转化应用在安徽、落地见效在安徽,助力安徽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主论坛上,高鸿钧代表中国科协发布了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胡金波,中国科协副主席、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分别围绕强激光与加速器发展、我国深空探测现状与未来、功能分子和材料研究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疫苗研发创新与公共安全、量子科技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发展等相关主题作报告。有关部委、中央企业和安徽省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科研院所、高校和全国学会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及媒体记者800余人参加主论坛。据了解,本届中国科协年会以“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策源地”为主题,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学术跨界融合”“服务地方:建设科创高地”三大板块开展20项专题活动,充分展现科技工作者“主角”风采,发挥全国学会“主体”作用,增强举办地“主场”获得感。

10.222023
中国科协发布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 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

10月22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协隆重发布2023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人工智能、新能源、高性能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重大问题受到关注。前沿科学问题包括:如何实现低能耗人工智能?如何实现飞行器在上层大气层机动飞行?利用新型符合测量方式能否搜寻磁单极子和轴子暗物质的存在?非线性效应会随尺度变化吗?影响高性能纤维发展的基础科学问题是什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如何适应土壤环境?现代陆地生态系统是如何起源的?生殖衰老的触发及延迟机制是什么?如何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稳态燃烧?如何探明更高速度轮轨系统耦合机理及能量场分布特征? 工程技术难题包括:如何实现在原子、电子本征尺度上的微观动力学实时、实空间成像?如何解决稀土基体中痕量杂质的高效分离难题,突破高纯稀土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及装备?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长周期储能方式是什么?如何实现大田作物绿色优质丰产无人化栽培技术?如何突破多灾种驱动作用下艰险山区国家重大铁路超高宽幅站场路基长期风险评估与性能保持技术难题?如何突破新能源废料清洁高值化利用?如何突破低铂、低成本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技术?  如何实现核动力载人火星探测的快速往返?如何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到临床医疗中? 产业技术问题包括:如何突破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我国未来超高速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的应用?如何发挥我国信息通信产业优势,快速实现芯粒(Chiplet)技术和产业突破?石油基炭材料高端化技术如何发展?如何通过柔性薄膜技术实现星载轻质可展开阵列天线?如何实现生殖干细胞精准移植技术在养殖鱼类单性种质创制中的广泛应用?梯级水库群如何实现汛限水位联合优化调控?如何高值利用有机污染化工废盐,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构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并实现安全稳定送出?如何发展面向高性能和低成本产业升级的自主可控SoC芯片?如何实现冲击地压煤层智能安全高效开采? 中国科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的指示精神,聚焦“四个面向”,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研判趋势、凝练问题、寻求突破。今年的征集发布活动共收到89家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部分企业科协推荐的590个问题难题,涵盖数理化基础科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制造科技、信息科技、先进材料、资源能源、农业科技、生命健康、空天科技等十大领域。征集过程中,进一步广泛动员,通过定向邀请等方式,号召一批知名院士专家和境外科技组织参与问题难题的凝练推荐;评选过程中,进一步突出高层次专家评议指导,包括中国科协学术交流与期刊出版专委会委员等在内的117位院士专家经过复选、终选等环节进行严格评议把关。活动实施6年来,150多家全国学会、领军企业科协等组织,遴选推荐3362个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问题难题,一批全国学会建立了本领域问题难题发布机制,并围绕发布的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智库建言、科普解读和协同攻关。中国科协将对发布的问题难题进行持续跟踪,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原创性、引领性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0.212023
第十一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在安徽启幕

10月21日至23日,第十一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在安徽芜湖举办。本届科博会以“聚焦科普新领域、服务科创新赛道”为主题,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围绕“提升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和“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两条主线,构建“科普+产业”和“产业+科普”的双向转化渠道;采用“科普+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形式,实现科普跨界融合。据悉,科博会今年首次设置科普文创展区,重点打造战略科技、科普展教、科学教育、数字科普、机器人暨人工智能等多个展区。参展单位达330多家,展示面积3.6万平方米。本届科博会还建成了线上2D、3D展厅,建设360°全景线上虚拟展馆。有95%的展品可实现与观众互动,公众的体验感进一步提升。本届科博会聚焦大国重器,展示了新载人飞船、巡天望远镜、长征系列火箭、C919智慧驾舱、奋斗者号潜水器,九章计算机、托卡马克装置等我国在世界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同时,聚焦AIGC及元宇宙概念,邀请8家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及40多家元宇宙技术企业,展示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据记者了解,科博会是我国科普领域内唯一的国家级展会。从2004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十届,累计有3300多家国内外厂商参展,展示科普产品近4.3万件,交易额达60多亿元(含意向交易),现场观众达191万人次。科博会举办地芜湖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坚持“产业+科创”,已布局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梦溪科创走廊、凤鸣研创中心等一批创新园区,全力打造安徽创新中心。随着办会机制的不断完善,展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展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科博会不仅成为芜湖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芜湖乃至安徽创新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10.212023
倒计时1天!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大咖云集,等你来!

10.202023
倒计时2天!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日程来啦

年会日程 主论坛:科技自立自强时间:10月22日 上午9:00地点:合肥滨湖会展中心 专题论坛:学术跨界融合深空探测高端研讨会时间:10月23日地点: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宴会厅3 2:催化科学高端学术论坛时间:10月21日下午-23日上午地点:安徽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5楼永乐厅 3:量子科技体系化创新能力高峰论坛时间:10月23日地点:安徽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5楼高速厅C 4:“核能聚变点亮未来”论坛时间:10月23日地点: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宴会厅1 5:国际绿色航空发展论坛时间:10月23日地点: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国际厅 6: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时间:10月23日地点:合肥融侨皇冠假日酒店3层宴会厅 7:全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论坛时间:10月23日地点:合肥施柏阁大观酒店B楼大宴会厅1 8: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时间:10月20日-21日地点:合肥融创铂尔曼酒店1楼宴会厅A1楼徽州厅 9:双碳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时间:10月23日-24日上午地点:中国书法大厦酒店和鸣厅 10:新材料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时间:10月20日-22日上午地点: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3楼国际厅、3楼会见厅、3楼安徽厅 11: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论坛时间:10月23日地点:合肥融创铂尔曼酒店1楼宴会厅A 12: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时间:10月22日地点:合肥辰茂和平酒店 13:高端装备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时间:10月21日-22日地点:合肥融创铂尔曼酒店 14:科研仪器设备案例交流论坛时间:10月22日下午-23日上午地点:合肥辰茂和平酒店明珠厅 15: 2023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时间:9月26日-9月27日地点:安徽省安庆市 服务地方:建设科创高地16:中国科协主席与大学生见面会     时间:10月23日下午地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7:安徽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时间:10月22日下午地点:合肥施柏阁大观酒店 18:2023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时间:10月21日-22日地点:合肥中安创谷科技园全球路演中心 19: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入皖行动”——科技经济融合高峰论坛时间:10月23日上午地点:合肥融创永乐半山酒店1楼大宴会厅

10.192023
倒计时3天!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精彩预告

年会三大亮点板块:主论坛:科技自立自强突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支撑地位,彰显新时代新征程科技共同体使命担当与精神风貌。领导致辞:中国科协主席致辞,安徽省主要领导致辞。重大发布:发布2023年度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主旨报告:围绕“四个面向”相关选题,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中,特邀顶尖科学家、企业科学家、女科技工作者等报告人。专题论坛:学术跨界融合聚焦国际前沿热点,国家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需求,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诉求设立专题论坛,邀请国内外一流科学家进行高端学术研讨,促进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与交叉融合,试点进行论文征集,凝练学术成果。共计设置15项活动。服务地方:建设科创高地推动构建服务地方的智力、人才、技术、成果等全方位支撑体系,组织院士专家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助力安徽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共计设置4项活动。年会介绍:https://lps.eqxiul.com/ls/o0pYl0F8?bt=yxy&eip=true&share_level=2&from_user=20231018422abe08&from_id=8f090606-5&share_time=1697585556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