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新动能 新模式 新产业 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4年3月20日 来源: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3月17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产学研界一线的千余名代表参会。大会以“产学研聚焦:新动能 新模式 新产业”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及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全国工商联等“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界1000余代表出席大会,大会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主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两院院士路甬祥发表书面致辞。他指出,产学研合作是立足中国国情,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他希望产学研界抢抓机遇,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建华深有感触地表示,我们非常珍惜过去的十年,路甬祥为会长的第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理事会带领产学研界为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努力与贡献,特别感谢路甬祥会长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成长和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们将按照路甬祥会长的嘱托,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发奋努力,争取再创辉煌。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工业和信息化副部长徐晓兰、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代表相关部门致辞。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

 

 万钢主席在致辞中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创新策源能力、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产学研各界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万钢指出,产学研各界要勇当科学规律的发现者、技术发明的创造者、产业创新的开拓者和创新理念的实践者。要充分发挥产学研各类创新主体的优势,围绕战略导向、前沿导向、市场导向的基础研究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策源能力,构建长期而稳定的支持机制,以研发布局带动产业格局,以科技创新成果重塑产业技术体系。

 

教育部副部长孙尧

 

 孙尧副部长围绕高校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高校企业深度合作等发表了讲话。他说,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要让更多的大学书记、校长带队走进企业,与企业家、董事长、总经理加强创新合作,让更多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带队走进学校甚至走进高校的实验室去实际感受参观了解。他强调,企业是应用场景,也是人才需求之地,要推动高校和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尤其是主要领导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氛围,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

 

 徐晓兰副部长从产业政策、体系建设、企业培育、成果转化四个方面介绍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取得的积极进展。她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下一步将重点完善产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体系建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强化部际协同、部省联动,加强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社团组织的交流,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共同努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

 

 卢鹏起副局长指出,知识产权作为保护或激励创新的基本制度,既为创新赋权,又为创新赋能,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重要纽带,更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他强调,产学研合作是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推动专利转化应用的重要方式,专利转化应用专项行动部署了梳理盘活高校院所存量专利,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等四项重点任务。这都与产学研合作密不可分,我们应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并加速产业化,做优增量和提升专利质量,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共同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培育深化一批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协同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布局专利链,促进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有限  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华为集团财经首席数据科学家段戎等产学研界代表做了精彩演讲,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

 

 孙其信校长作题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主旨演讲,他以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解决我国种业“卡脖子”核心技术、以政产学研机制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推动人才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创新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演讲,他说,做强中国现代产业体系,除了补齐原始创新短板之外,其中一个最大的途径就是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和更高层级的合作创新文化来加快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和引领未来产业。他认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是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一条有效路径。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

 

 王树国校长作题为《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变革与发展》的主旨演讲。首先他带领大家共同重温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要自立自强,这既关系到人才,也关系到产业,也关系到未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挑战,也是机遇。其次,他分享了新技术革命的特点,即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科技创新深度显著加深,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科技创新精度显著加强。最后他以西安交通大学——西部科技创新港为例分享了搭建创新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的经验和做法,并希望大家真心做事、做真事,为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

 

 宋志平董事长作题为《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的意义》的主旨演讲,他从做企业和上市公司协会的多年工作经验分享了个人的几点体会。他谈到,要做好产学研合作,首先学校要做好科研,向企业陆续输出一流的技术。其次,要以企业为核心,建立创新联合体。第三,要形成长期产学研合作制度。

 

华为集团财经首席数据科学家段戎

 

 段戎博士作题为《大模型时代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她谈到大模型对社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这些机遇和挑战需要学术界和产业界、企业界联合起来解决,希望企业能在新一轮科技变革中抢抓机遇、迎接挑战。

 

 

 大会隆重表彰了2023年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布了一批新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试点单位,支持建立了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大会还推出了一批2023年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好案例、好平台。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办支持设立,为中国产学研界最高荣誉奖。该奖项设有“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产学研工匠精神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五个子奖项,以表彰在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及个人等先进典型,引导各类创新主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社会担当,营造健康创新生态。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介绍说,今年的奖项把科技成果转化是否促进行业升级和自主可控作为重要衡量标准,更加重视前沿科技、颠覆性创新、更加注重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更加重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应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

 

 王建华会长表示,本届大会聚焦新动能、新模式、新产业,围绕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举办了千校万企协同创新推进会、产学研创新成果与产业技术需求发布会和首届工业绿色产品与绿色设计协同创新推进会,对于探索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模式、新机制、新途径,实现产学研的精准对接和有效对接,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和实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千校万企协同创新推进会主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共性问题,聚焦高校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企业、产业需求,有组织地推进校企合作,全链条、全环节、全过程,有序地精准对接和紧密合作,搭建中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将组织上千所高校服务数以万计的企业,加速产学研创新成果转化。会议先后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1所重点高校发布科技转化成果1500余项,5个区域政府和专业园区发布技术需求1100余项,成功实现技术供需对接超过800余项。

 

 

 产学研创新成果与产业技术需求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扬州大学等13家单位发布科技创新成果。中国路桥集团、北京万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发布技术需求。

 首届工业绿色产品与绿色设计协同创新推进会以“绿色设计 低碳能源 零废未来”为主题,中国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中国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领导及产学研界代表出席,共同探索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新型固废再生回收利用新技术及绿色设计创新路径和绿色设计引领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循环新技术与新模式。

 本届大会是又一次全国性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盛会,是总结、表彰、引领、推动的大会,也是一次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