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珠海科技学院: 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的产教融合探索者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7日 来源: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珠海科技学院(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18日,2011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先后与吉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吉林化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合作,2021年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建校21年来共为社会输送11万余名本科生,自2014年以来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44名,已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党委荣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等荣誉,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教师“领航工作站”建设试点单位,获批全国首批老年大学建设试点单位、国家老年大学共建单位,获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立项。学校以优异成绩居于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民办高校排行榜第二,连续五年名列广东省第一名,连续四年在广东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中获评“优秀”。

学校现设18个二级学院、70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9大学科门类,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市级优势学科,拥有2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项目、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特色专业。在重点学科建设以及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居于广东省同类院校首位。

学校坚定践行“立足珠海、深耕广东、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培养定位,以产学研协同发展为抓手主动破题,围绕区域产业升级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推动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通过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搭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技术创新,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及产业园区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产学研合作共同体,持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效。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学科专业群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按照“社会有急需、专业有基础、国家有战略、学校有作为”的原则,重点打造大健康与康养教育、集成电路与工业软件、低空经济三个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分别对接“健康中国”战略、产业“卡脖子”需求及新兴经济赛道,实现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目前,学校三个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已全面覆盖珠海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4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3大优势产业和“云上云下”2大经济的产业布局。

 

多元合作模式,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互惠互利”的人才培养理念,紧扣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搭建育人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真正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多方受益的格局。

校企共建专业,提升专业适应能力。企业行业专家深度参与70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全过程,覆盖学校所有专业领域。专家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岗位核心需求优化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模块,为方案的职业导向和实践性提供坚实保障,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深化融合育人层次。基于国家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与阿里云联合成立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2020年获得广东省教育厅第二批示范性产业学院;面向中国智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与ABB机器人珠海有限公司又成立了机器人产业学院,获得广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学校又主动融入“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两大国家战略,投入3000万元建设大健康产业学院,“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方向专精特新产业学院2023年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立项建设,是广东省内唯一获批的民办高校。2024年为适应国家发展低空经济战略需求,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构建“课堂+企业”一体化育人模式,既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又为产业发展输送了定制化应用型人才,更探索出民办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发展路径。

校企共建融合课程,精准对接岗位需求。联合ABB机器人珠海有限公司、同花顺等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实训》《证券投资学》等产教融合课程164门,将行业标准、岗位技能要求融入教学内容,既为企业定向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也助力产业技术标准转化与前沿知识普及,实现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水平。与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等行业头部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已建成校外实习实践基地346个;与企业在校内共建12个联合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学校积极鼓励师生利用联合实验室开展校企科技攻关,近五年131项教师科研项目吸纳249名学生参与,41名学生深度参与成果转化;同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融入实践教学,不仅搭建了“科研赋能实践、实践反哺教学”的良性闭环,更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为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实践载体支撑。

校企共组双师团队,增强教学指导能力。学校引入“双师双能型”教师257人,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产业教授41人,形成“校内教师+企业专家”协同教学模式。通过联合开发课程、指导科研项目、带教实习实训,既提升校内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又让学生实时接触行业前沿技术,全面增强专业素养与岗位适配力,同时为企业精准输送符合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实现校企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

校企共组导师天团,精准指导创新创业。学校构建专业学院、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及合作企业共同参与的“3+X”协同创新创业指导,企业导师将企业资源持续引入学校,将产业需求与思创、专创、科创、赛创融入学生创新创业全过程。学校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和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自中国国际创新大赛举办以来,获国赛银奖2项、铜奖20项,省赛金奖8项、银奖26项、铜奖46项,获奖数量稳居广东省同类院校首位,并连续十年蝉联“广东省优秀组织高校奖”;同时,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获得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9项,获奖数量居广东省同类院校首位,是广东省民办本科院校唯一全国总决赛获奖的院校。

 

服务产业需求,增强地方经济活力

学校已构建多层次科研平台体系,有各级各类研究机构55个,其中包括国际合作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基地)8个、市级平台(基地)12个。依托该平台体系,学校紧扣企业技术发展痛点需求,精准开展服务赋能:通过技术转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等多元合作模式,助力企业实现老产品迭代升级、新产品研发创制及新工艺突破创新;同步提供技术咨询、检测、人员培训等全链条、一体化服务,并深化产学研协同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近五年来,平台服务成效突出:累计与353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落地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94项;为40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4000余批次、检测7200余批次,完成人员培训3000余人次,成功转化科技成果21项,有效破解企业技术瓶颈,为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和高效的服务保障。凭借优质的服务与突出的产业贡献,学校平台先后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示范平台”“珠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广东省中小企业志愿服务工作站”等荣誉。

 

跨域共筑智能视觉领域产业-科创-育人联合共同体

学校与珠海平川智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珠海平川)、大连金海飞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连金海)为实现基于智能视觉技术的产品标校、定位、检测与协同控制,形成完善的状态监控、性能检测及工艺控制算法,生成适合动态环境的产品性能高效检测与控制方案,解决自动化组装线的工业设计及产业化需求,三方全面进行产学研合作,跨域共筑智能视觉领域产业-科创-育人联合共同体,联合攻关了智能视觉动态监测与控制关键技术,产业化视觉检测设备1套,出版教材3部,授权专利54项、软著17项,制定行业标准2部,发表论文78篇,大大提高了科学研究水平、成果转化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形成了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产业-科创-育人”联合共同体。

三方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以平台共建、人才共培、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研发自动化组装线急需的临界模态可视化、环境感知、视觉检测与定位、核心模块动态配置等三维动态监测与控制技术。

智能视觉动态监测与控制关键技术在非标产品自动组装线及其附属设备的硬件结构、软件控制、运行位置测量、闭环反馈控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相关技术和成果已被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戎装防务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兰搏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立铭科技有限公司、珠海云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慧虹电子有限公司等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近三年实现累计销售收入达51775万元。研发了“工件外观视觉检测样机”已完成工程试用和技术鉴定并成功开发了某型硒鼓自动组装线。

智能视觉领域“产业-科创-育人”联合,共同体推动了企业和高校交互共生、共同发展,突破了智能视觉动态监测与控制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如在粉盒组装过程中,将恶劣环境下的传统人工岗位改由机械手代替,既确保了灌粉、胶装的精密性与精确度,又保证了人员身心健康,支撑了批量耗材的大规模生产与运营。产品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研发的模块化自动组装线,生产效率指标850PCS/小时,进入世界工业制造领域高端行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幅提升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市场前景广阔。珠海平川、大连金海分别于2020年、2023年获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学校分别于2021年、2022年、2024年被广东省科技厅和珠海市科创局认定“广东省智能视觉精密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海市智能视觉精密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海市智能视觉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趋势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学校将产学研融合作为办学核心竞争力,锚定“国内一流创新性、应用型民办大学”建设方向,努力打造“理工科引领、多学科协同”的学科生态,实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的深度耦合。通过构建“教育-科研-产业”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专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本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输送高素质应用型力量,同时探索民办高校以产学研协同赋能区域产业升级、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可持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