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2025年CACA肿瘤标志物产业创新大会暨中国数智医学检验协同创新发展大会重磅启幕

发布时间:2025年4月15日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

4月11—13日,由重庆医科大学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联合主办,重庆市西部数智医疗研究院承办的2025年CACA肿瘤标志物产业创新大会暨中国数智医学检验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在重庆召开。众多院士和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肿瘤诊疗技术的前沿热点,开展学术研讨与产业对话,旨在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加速创新技术向临床实践转化,助力我国肿瘤防治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计划处处长于善江,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张玻,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世斌,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松光,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振宁,产业创新大会主席、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党委书记王书奎,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鞠熀先,新乡医学院院长王福俤,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华兵,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爱龙,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肿瘤和检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我校附属医院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学术骨干等出席会议。

李华兵致辞

 

李华兵代表重庆医科大学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同仁致以衷心感谢。他指出,随着多组学技术、液体活检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肿瘤诊疗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家医学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力量,重庆医科大学始终将肿瘤学科作为重点建设方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临床转化应用。李华兵表示,此次大会聚焦肿瘤标志物创新转化的新理论、新进展,为交流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提供了重要平台。他希望广大师生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深入交流前沿技术,充分探讨合作机遇,有组织开展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共同推动我国肿瘤诊疗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贡献专业力量。

 

王书奎致辞

 

王书奎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我国肿瘤防治研究取得的显著进展,他指出,我国在肿瘤早期筛查、精准诊疗及疗效监测等领域实现重要突破,多中心研究协作网络不断完善,液体活检、多组学融合等新技术加速落地,产学研转化路径日益清晰。然而,肿瘤标志物的发展仍面临标准化不足、临床转化困难及跨学科协同不足等挑战。为此他提出三大合作方向:一是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深度融合,加速标志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二是加强产业链创新协同,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推动国产化替代;三是构建开放共享的生态平台,让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患者。他表示作为行业引领者,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将持续发挥平台优势,凝聚各界力量,推动基础与临床结合、加强产业链协同、构建共享平台,为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和技术保障。

 

张玻致辞

 

张玻对本次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重庆积极拥抱AI时代,顺应行业趋势,紧扣产业需求,制定了重庆市智慧医疗装备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出台三十条政策措施,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促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等AI+技术融入医疗装备,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源头产品,聚焦高端医疗装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努力培育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顶尖企业和爆款产品。他表示,此次大会是传递政策信息,展示创新成果,引领技术方向的重要平台。他希望,各位与会人员聚焦活动主题,分享前瞻思考,碰撞思想火花,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王建华致辞

 

王建华指出,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对实现肿瘤标志物技术的临床转化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通过标准制定、联合实验室建设和协同创新平台布局等方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王建华表示,“中国数智医学检验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是医疗健康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突破,有效打通了医院、高校和企业间的协作壁垒。促进会将持续支持中国数智医学检验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探索智能化医学检验新路径,拓展“政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支撑,助力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建设。

 

李小松主持开幕式

 

产业创新大会执行主席、重庆医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李小松主持开幕式。

 

启动仪式

 

大会现场,举行了“中国数智医学检验协同创新平台”启动仪式。该平台由重庆医科大学牵头组建、西部数智医疗研究院承建,王建华宣读了关于支持建立“中国数智医学检验协同创新平台”的复函,并与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大学医学院的医疗机构代表,以及9家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共同现场见证平台启动。

 

授牌仪式

 

西部数智医疗研究院同期举行授牌仪式,黄爱龙、黄世斌、王松光为首批共建单位正式授牌。

CACA肿瘤标志物产业创新大会暨中国数智医学检验协同创新发展大会的第二阶段是主旨报告。

 

于善江作报告

 

于善江在《推进卫生健康科技成果高水平转移转化 助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中指出,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医疗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他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经验,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展现创新技术如何赋能医疗发展,并分析符合中国国情的卫生健康成果转化路径,探索了切实可行的卫生健康成果转化实施路径。这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了实践指导,有利于推动“实验室到临床”的高效转化,助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成果向临床诊疗能力转化。

 

王振宁作报告

 

王振宁作题为《胃粘膜损伤修复中细胞可塑性调控程序及分子基础》的主旨报告。他系统且深入地阐释了胃癌前病变的动态演进规律,重点解析幽门腺逆生的关键细胞与组织学特征,揭示其三阶段转化特征及核心调控节点。同时,深入探讨逆生的触发机制与分子网络,阐明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这项研究成果具备极高的临床转化价值,为胃癌早期实施精准干预策略,有效阻断胃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理论支撑。

 

鞠熀先作报告

 

鞠熀先在《细胞肿瘤标志物的原位检测及其诊治应用》的主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纳米生物传感技术在细胞分析领域的创新应用。报告说明了生物分子识别、传感信号转换与增强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关键作用,详细介绍了离子、神经递质等生物小分子的超灵敏检测方法,以及微小RNA/mRNA等生物大分子的原位动态监测技术。这些创新技术不仅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提供了新工具,更为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临床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福俤作报告

 

王福俤在《铁死亡和铁科学未来十年》主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铁死亡研究的重大进展与应用前景。王福俤首先回顾了细胞铁死亡从发现到机制研究的历程,重点介绍了铁稳态失衡及铁死亡在心血管疾病、肝损伤及纤维化、血液疾病等重要脏器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此外,他还提出了铁科学(Ferrology)交叉学科概念,通过整合多学科技术手段,推动铁相关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

 

黄爱龙作报告

 

黄爱龙作题为《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血清标志物》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HBV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多种血清标志物作为病毒状态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报告指出,根据药物作用特点选择HBV DNA、HBsAg或cccDNA等不同标志物进行动态监测,可更精准评估临床治愈进程,为优化乙肝治疗方案和个体化诊疗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团队基于HBV功能性治愈开展了系列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研发的HBcrAg定量检测试剂盒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显著优势,可以作为HBV功能性治愈的新型血清标志物。

 

葛胜祥作报告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葛胜祥作题为《解码P85-Ab:创新鼻咽癌标志物的转化和应用》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全球首创的新型鼻咽癌标志物P85-Ab的发现历程、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优势。其研究团队通过原创性技术突破,揭示了该标志物在鼻咽癌早期筛查中的高灵敏度与特异性,为提升鼻咽癌精准诊断效率提供了创新路径与技术支撑。

CACA肿瘤标志物产业创新大会暨中国数智医学检验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主旨报告分别由大会主席、空军军医大学邢金良,整合大会共同主席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陈鸣,产业创新大会共同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斌武,整合大会执行主席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咏生,产业创新大会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刘焕亮,产业创新大会共同主席北部战区总医院谢晓冬主持。

本次大会为期三天,共设置肿瘤大数据产业发展论坛、肿瘤早筛标志物产业发展论坛、肿瘤标志物新技术转化论坛、IMed高水平学术期刊主编面对面论坛、高通量测序技术产业发展论坛、肿瘤LDT及质谱检测技术产业发展论坛、肿瘤类器官与精准用药产业发展论坛7个分论坛。

大会为肿瘤标志物与数智医学检验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们打造了一个高效沟通与深度协作的平台,为提升我国肿瘤早诊早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