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致力设计创新 服务国家发展 ——记清华大学设计学科带头人赵超教授

发布时间:2024年7月24日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杂志

工业设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通过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创新,将工程技术、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进行交叉整合,是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载体;是创新链的起点、价值链的源头;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持制造业企业向专业化、产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学科。

赵超在工业设计领域的教学、科研、产业实践领域耕耘多年,对设计驱动创新的本质、设计教育的社会责任,以及人工智能时代设计的发展方向有诸多思考与实践,取得了卓著成就并屡获殊荣。

赵超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安踏运动时尚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健康医疗产业创新设计研究所所长,是清华工业设计学科带头人、国家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首席设计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带头人,还任教育部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他紧密结合国际设计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关注艺术与科学交叉融合的设计创新理论方法与实践范式构建,近年来聚焦在工业设计、体验设计、健康医疗产品与服务设计、适老化设计、包容性设计、可持续轨道交通系统设计、社会创新等领域的研究、教学与产业实践,主张通过设计创新整合文化、技术、美学、商业等要素,实现设计的社会属性、人性化体验及可持续发展。

作为负责人,赵超主持诸多国家部委和国内外大型企业的重要设计研究和转化项目,为包括中车集团、宝洁公司、联想集团、海信集团、博奥集团、美的集团、波音公司等在内的国内外重要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设计与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已有数百件设计研究成果和设计作品实现了产业转化,帮助国内外诸多企业构建了设计驱动的创新发展模式,并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他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和作品集7部,在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或设计作品百余篇/件,学术论文被SCI、EI、CSSCI、CNKI等文库索引收录;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优秀留学生、澳大利亚政府“澳中校友杰出成就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设计杰出人才、福布斯智能工业设计师Top10等;还当选国际最大的设计组织“国际设计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康复辅具协会创新设计专委会主任等;受聘北京国际设计周、重庆设计周、青岛设计周学术顾问。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国理工设计工程学院创始院长Peter Childs教授认为,赵超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设计领域杰出学者,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设计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产业实践,推动健康医疗产品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世界设计发达国家大力推动面向健康产业的设计学科建设,“健康设计(Healthcare Design)”正在成为国际设计学科的前沿发展方向,并将驱动健康医疗这一巨大产业的创新发展,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健康设计领域涉及工业设计、服务设计、老龄化设计、交互设计,以及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对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和老龄化社会挑战、建设全民可持续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生活福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年来,赵超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健康设计推动民族企业的产业创新,在理论研究、产业转化、平台创新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实践成果斐然,获得国内外广泛的学术关注和产业应用。

面向设计学交叉学科建设,创建国内设计学科首个“健康设计研究平台”赵超在国内设计学科中率先探索设计学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依托清华大学综合学科平台,创建了中国设计学科首个“健康医疗产业创新设计研究所”,打造健康医疗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交叉创新研究平台,探索新型设计学的学术体系建设路径。作为研究所创始所长,赵超力邀吴孟超院士、程京院士等医学领军专家加盟,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跨学科研究团队,致力于健康医疗产品、服务、环境创新设计的研究与成果转化。

该平台面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提升医疗健康领域的产品服务系统的创新水平、改善人们的就医体验、构建大众的健康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健康设计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为健康产业创新应用和前沿设计学科建设贡献知识体系,指导设计成果的产业转化和健康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赵超带领团队基于新型诊疗技术和叙事循证理论,构建了五个层面的“健康设计”研究维度:医院建筑环境转换设计、产品和服务转换设计、公共卫生危机转换设计、医疗组织转换设计、社会转换设计。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实践颠覆现有健康医疗体系,重构人们的就医体验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面向公共卫生危机和奥运赛事,“健康设计”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赵超带领团队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危机,借助基因测序、细胞治疗等前沿生物技术,针对突发性的新冠疫情危机,设计研发出全球首个快速准确诊断新冠病毒的芯片产品系统,包括“面向新冠肺炎及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产品”“新冠病毒家用核酸检测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国家重大疫情监测天网”等一系列产品,在火神山医院等全国各地广泛应用,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该成果,鼓励产品创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被《新闻联播》多次报道,获得“中国好设计金奖”等多项设计大奖。

赵超将主动健康设计和包容性设计研究导入北京冬奥会,助力打造人本、科技、绿色的冬奥赛事。他与安踏集团共建了“清华-安踏运动时尚研究中心”,通过设计学、材料学、运动医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推动中国运动产业的全球引领性创新发展。该中心的研究成果被成功应用到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17个品类的运动装备中,获得国际奥委会和亚奥理事会的高度赞扬。赵超通过包容性设计研究,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交通保障系统打造人性化和无障碍的产品服务体验。他带领团队完成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机场智能无障碍服务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课题;作为中车集团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设计顾问,他设计了冬奥会京张高速列车的无障碍解决方案,构建兼具人性化体验、奥运体育精神、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高铁形象,向世界讲述中国轨道交通创新设计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面向老龄社会和人性化医患体验,探索健康设计理论方法和实践路径面向老龄社会挑战,赵超构建了主动健康和适老化设计理论模型,探索老年人的医、食、住、行等新的需求场景,设计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行、老有所乐等一系列养老产品服务系统,深度融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健康养老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打造设计驱动的预防、医疗、康养、护理相衔接的全生命周期养老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获多项设计奖项表彰,相关成果被德国出版机构作为英文专著出版,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赵超的“适老化研发产业体系建设的提案”获民政局、卫健委等多部门批示采纳,资政适老化政策的规划制定,被北京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赵超将询证医学与叙事设计有机结合,构建了“叙事询证健康设计”理论体系,为医患沟通、患者参与、全人医疗、多学科协同等医学理念的人性化临床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框架。他为吴孟超院士的细胞治疗医院提供系统化的医患体验设计方案,打破传统医院的科室布局,导入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医院寻路导示系统。医院通过“免疫治疗+叙事体验”的创新诊疗特色,实施个性化精准治疗。设计方案突出绿色生态和艺术治疗的叙事循证理念,彰显吴孟超院士“让细胞改变生命长度和丰度”的建院宗旨。吴孟超肿瘤医院的设计获得六十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赞誉,成为医院服务系统设计与免疫细胞治疗深度融合的创新范例。

面向生物科技应用和人民美好生活,推动设计成果的产业转化 赵超作为博奥生物/国家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的首席设计官,为集成医疗和个体化诊疗领域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系统,设计出生物芯片相关仪器设备和服务界面等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中国生物芯片前沿健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赵超设计的生物科技产品成功实现产业转化,出口北美、欧洲、亚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6亿元的产值,获得红点设计奖等众多奖项表彰。博奥生物因此被美国《财富》杂志和《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具设计创新力和发展前景的生物技术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进入世界水平的生物科技企业。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对博奥生物的创新设计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澳大利亚商贸委员会主管Stevenson Perks认为,赵超的上述设计成就“正在将中国创造变成现实”。

 

教学改革,培养跨学科与跨文化的设计领军人才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赵超一直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创新教育体制,以培养更多面向未来的设计人才。

探索和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创新设计领导者赵超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跨学科和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索设计学科交叉创新的课程体系建设。

他创建多项教学项目,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设计领军人才:主持创建了面向清华工程、科学、人文等多学科的“工业设计本科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整合艺术设计和生物工程,与清华医学院共同创建清华首批荣誉通识课程“转化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课程”;与清华长庚医院和临床医学院共建“医学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交叉人才培养项目,培养跨学科卓越医师;主持创建“创意设计思维证书项目”,培养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拥有创新思维意识和设计评价能力;积极推进“工业设计工程硕士项目”新型培养模式建设,培养的学生在国内外各大企业中担任创新设计主管;主持与材料学院共建“材料与设计创新本科辅修专业课程”,培养不同行业从事产品设计的卓越工程师;建设“清华与米兰理工硕士双学位项目”,发挥设计学与不同学科和文化间的交叉协同创新作用。

在上述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一个典型案例是:赵超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创建的“全球创新设计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与世界设计学排名第一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合作培养跨学科与跨文化的复合型创新设计领导者。他主导构建了新型交叉创新设计全英文课程群,通过项目制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中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设计能力、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面向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的设计能力。中外学生从中不仅体验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也深度学习了中国社会和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已培养了20多个国家的120余名学生,他们在跨国公司、政府部门、NGO组织担任国际化企业家、创意总监、设计战略领导者等重要的职位。该项目受到国内外设计学科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已被日本、新加坡、美国、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名设计院校引进效仿。该项目有效构建了中国设计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设计创新路径和国际协作网络,为世界设计学科新的发展范式贡献中国智慧,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目前赵超还受聘担任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知专设计学院、上海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院校的客座教授,促进设计教学的国内外交流合作。

搭建国际化的设计教学科研平台和学术生态系统赵超一直致力于与世界高水平研究和教学团队合作,搭建国际化前沿设计研究平台。

他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推动“社会设计平台”的建设,聚焦健康可持续设计的研究与推广;与悉尼科技大学共建“国际未来老龄化实验室”,致力全球适老化设计研究;与昆士兰科技大学共建“人与系统设计研究联合实验室”,关注人性化体验设计研究。

他主持创建了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充分发挥清华综合学科优势、区位产业优势,借助艺术与科学融合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创业服务、艺术与文化交流传播等校地合作方式,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培养、研发、孵化研究基地。

他推动建立了产业实习基地、元宇宙研发中心、未来时尚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艺术衍生品研发中心、游艇设计研发中心、大学生设计双创基地、创意产业赋能中心等20多个产教融合实验室,构建了产学研协同设计研究转化平台的新范式,为设计学科的未来发展奠定交叉创新的学科体系。

上述国际化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为设计学科的前沿发展、学术研究的跨领域和跨文化协作、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构建了重要的国际化学术生态系统,全力打造设计学的全球话语体系。

总之,通过多年的设计领域的教学、科研、产业实践,赵超对设计学科在当下技术时代发展过程中所负有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以及在应对社会危机中所特有的技术整合优势和创新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反思。他说:“在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面前,设计作为整合技术、服务民生的重要学科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必须担当起应有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