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厚积薄发产业报国:记常州大学教授、南京慧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徐德锋

发布时间:2019年7月12日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

  徐德锋,2012年获南京市人才计划资助,2013年引进到常州大学,2015年入选江苏双创人才及南京科技创业家计划,2017年入选江苏双创团队领军人才。目前担任江苏省双创人才联合会副秘书长、现代农业专委会秘书长。最近五年,他主持了16项科研项目,其中省级4项,市局级6项和企业开发项目6项,累计经费1600多万元,申请发明专利66件,已授权23件,发表论文80多篇,SCI论文40余篇;有7项技术实现产业化,新增工业产值8.17亿元,利润1.82亿元;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发明创业奖1项。

  结合常州大学办学特色,徐德锋开展高效农药创制研究,尤其对高效除草剂进行创新及绿色制造新技术研究,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长期未解决的恶臭性气味的排放和大量含有机硫废水的产生,获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目前,他已发明一个新型高效除草剂新产品,正着手进行杂草综合防治及推广应用研究。

 

徐德锋.jpg

 

  折腾,走出舒适区才觉得“舒心”

  1990年,大学毕业的徐德锋到中国石化公司抚顺分公司工作。这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令不少人羡慕不已,却让徐德锋感到迷茫和困扰。

  工作节奏慢,专业也不充分匹配,闲不下来的徐德锋感到与大环境格格不入。当时年轻的同事们每天下班之后都相约一起出去逛街、唱歌、跳舞,而他喜欢泡在图书馆里。他向记者回忆,有一次,同事十分不解地提到他“竟然一直在学习”,这句话让他下决心离职。

  1992年,徐德锋回到江苏,在江苏激素研究所踏踏实实做了8年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高效除草剂研究。在这期间,徐德锋一边负责质量检测工作,一边主动参与指导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工作,还抽时间读了在职工程硕士。

  8年后,国有企业改制让徐德锋感到危机,于是他放弃稳定的工作,加入金坛希望化工有限公司,与朋友一起进行创业。短短两年时间,公司开发出了十几种精细化工产品,更是实现了高效除草剂双草醚产业化,由于生产工艺高效、顺应市场需求等原因,产品利润高达50%。

  不过,徐德锋又要开始折腾了。

  当时市场上的许多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技术有较大的污染性,意识到这一点后,他决定到环境工程专业深造,找到解决污染问题的办法。

  徐德锋“瞄准”了当时南京大学环境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张全兴教授,可是马上要退休的张全兴教授不再招收博士生,阴差阳错之下,他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

  自此,徐德锋在跨界路上越走越远。

 

  跨界,从应用到基础研究再回到应用

  到上海交大读博是仓促之间的决定,虽然考试内容与环境工程学科非常接近,但是真正开始博士研究后,徐德锋发现,基础研究和他一直从事的精细化工应用工作中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徐德锋的博士生导师从事的抗肿瘤成分——紫草素的研究。花了近两年时间,徐德锋将基础研究和自己擅长的精细化工技术结合,打通路径实现了最简洁的一步法制备紫草素。独辟蹊径的跨界成果获得了导师的认可,取得博士学位后,徐德锋留在上海交大任教。

  第一次跨界成功,徐德锋并不满足,他期待将化工和生物学、医学更紧密地结合,实现更多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为了弥补自己生物学、医学方向的短板,2009年,他带着自己的两项天然产物化学合成技术到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

  在罗切斯特,徐德锋参与了雄激素受体药物的研究工作。但这次跨界,并没有为他的产学研用探索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年半后,他回到上海交大,从事的依旧是基础研究。

  当时上海交大对科研成果转化并不支持,拿着几年间一直没有中断研究的高效除草剂绿色制备技术、紫草素制备技术和雄激素受体药物制备技术,徐德锋“蠢蠢欲动”,他又想跨界了。

  恰好南京市推进“321创业人才计划”,秦淮区政府非常看好徐德锋的高效除草剂绿色制备技术,向他抛出橄榄枝。2012年,徐德锋到南京创立了南京慧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高效除草剂的绿色制造技术开发。兜兜转转,他又回到了跨界“初心”——用新技术生产更加安全、高效、低毒的除草剂。

 

  不停歇,跨界应用“一个都不能少”

  二十几年里几次更改事业方向,在别人眼里是一波三折,对徐德锋自己而言却乐在其中。记者说出最初对他“跨界”的疑问之后,徐德锋笑着说,总结起来,他其实一直在围绕自己的兴趣点做同一件事——吸收新东西,尝试应用到精细化工合成产业中。

  离开上海交大到南京创业时,爱人和女儿对于徐德锋这种“不安分”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要放弃名校教授身份,投入到劳心劳力、结果未知的创业中?随着公司走上正轨,以及徐德锋耐心的沟通,家人开始慢慢理解他。

  也许是厚积薄发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创业开始后,一切都按照徐德锋规划的“产学研用版图”顺利进展,多年的跨界成果一个也没有落下:高效除草剂双草醚绿色制造技术得到顺利推广;回到应用导向的本科母校常州大学,带领团队研发出更加低毒、高效的嘧啶水杨酸除草剂新产品及绿色合成技术;与罗切斯特大学合作,继续探索新型雄性激素受体药物二甲基姜黄素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应用……

  眼下,徐德锋仍然在跨界:带领常州大学团队花了5年时间合成300多种化合物,从中筛选了2种高效绿色除草剂的成分,现在正在进行新农药登记申请;与罗切斯特大学合作的二甲基姜黄素药物,准备申请国家一类新药,目前已经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做人类用药的周期与难度都成倍增长,徐德锋对此有客观而明确的预期:“做新药开发太难了,可能还没有拿到临床试验批件,我们的资金就不够了。”

  “那还要做吗?”

  “要做。”

  简单的两个字,源自他一贯的对于创新应用的执着,也基于多年探索积累的底气。“罗切斯特大学对二甲基姜黄素功效有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我们也开发出了完整可行的绿色合成技术,现在需要的只是坚持和时间,预计5年内可以拿到临床试验批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