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激发新动能释放新活力打造新永川——永川高新区高质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7日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

永川高新区.jpg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近年来,永川国家高新区借助获批首批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良好契机,持续激发新动能、释放新活力,深入实施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创新创业生态优化、产城职创融合发展三大工程,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助力永川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取得良好成效,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2021年作为重庆市唯一园区获得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通报表扬。

 

    固存量、抓增量、突变量,化危为机,推动现代制造业基地逆势崛起

    加速“稳固存量”。面对新冠疫情,围绕战疫情、抓复工、保生产、固存量工作主线,16个指导服务组和1495个包企专班,实现“一企一专班”“一企一策”,解决企业难题381件,全面落实全市“复工复产40条”“支持企业发展45条”,帮助企业快速复工复产,获得“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加速“增量崛起”。陆续引进长城汽车、东鹏陶瓷等百亿级龙头企业及阿里巴巴、华为、百度等知名企业,做大做强理文纸业,汽摩及零部件、消费品工业双双迈上200亿级台阶,智能装备、电子信息、能源及新材料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长城汽车、东鹏陶瓷等百亿级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长城汽车为依托的1000亿级汽车产业生态城、以高端数控机床为引领的200亿级中德智能产业园等“一城七园”主导产业集群。

    加速“变量突破”。坚持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全区规上企业“机器换人、工艺换智、管理换脑”实施率达60%,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61个,建成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11个、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6个,35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11个。红江机械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长城汽车等8家企业入选2020年第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新泰机械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创建重庆国家人工智能试验区。汽摩智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纳入2021年科技部火炬中心试点(培育)名单。

 

    新经济、新业态、新平台,精准施策,激发现代服务业迸发强劲活力

    数字经济快速崛起。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并重,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出台“大数据发展20条”,引进爱奇艺文创产业园、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等项目122个,大数据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399家,从业人员达1.5万人,成为重庆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建成服务外包和数据处理坐席10000个,成为西南最大数据处理交付基地。阿里巴巴西部最大客户体验中心投入运营。达瓦科技西南最大数字影棚建成投用并获好莱坞特效订单。百度L4级自动驾驶巴士在永川全球首发,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基地入选重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十大应用场景。

    双创生态不断优化。深化“产业+科技+职教+金融”创新创业模式,打造周有培训、月有沙龙、季有大赛、年有节会的“永创汇”双创品牌。构建“131”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设立10亿元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成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生态圈,建成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以及75个国家级、市级研发平台。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双创工作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实施“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培育国家级平台—创新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华为(永川)联合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签约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永川研发部、重庆交通大学永川研究院。落实《永川英才培育引进激励办法》,入选“重庆英才”10人,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高校扩容到85所,集聚高层次人才200余名。全面兑现“创新30条”政策,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65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5亿元。2020年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3家,科技型企业达到417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618.7亿元;获得市级科学技术奖励10项,新增授权专利1790件,注册商标1712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5件。

 

    抓职教、重融合、稳就业,持之以恒,引领西部职教基地声名鹊起

    以教兴产。将职业院校作为聚集人才、吸引企业落户的重要引擎,发挥政策引领作用,陆续出台“职教24条”等政策措施,支持院校扩大规模、提档升级、产教融合,累计兑现奖补资金9.4亿元。重庆文理学院扩容,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转设,重庆电子工程职院落地,雅迪现代制造职业学院启动……在职业教育带动下,永川高新区招商引资引智工作蓬勃开展,累计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96人。

    以产促教。对接主导产业集群,大力推行“引企入校”“办校入园”“办校进厂”“企业办班”“现代学徒制”“德国双元制”等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先后与辖区企业共建“二级院校”12个,开设订单班200余个。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承办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事60余次,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各项赛事,努力为区域产业转型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围绕产业链完善教育链,依托教育链升级产业链,按照“改造传统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打造品牌专业”思路,兑现奖励510万元支持职业院校三年增设智能装备、大数据等专业45个,对接重庆重点产业的学生占比85%以上。积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组建全国大数据人才培养联盟等协作平台12个,打造实训基地3个、校内生产实训基地35个、企业实习实践基地45个、重庆市级“双基地”项目13个。

 

    抓改革、重服务、优环境,用情用力,全方位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

    打响整治“攻坚战”。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出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22条”等,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坚持对标先进标准、对标企业需求,从企业开办、施工许可、电力供应、贷款融资等全方位入手,拿出“永川态度”,体现“永川力度”,营造“永川温度”,推动“放管服”改革,以切实工作方案和举措真心实意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搭建政企“连心桥”。出台区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非公企业、民营企业困难问题办理、营商环境目标考核实施办法三项制度,33名区级领导联系254家重点非公企业。建立永川工业企业家微信群,开通12345政府热线统一受理电话、民营经济促进中心微信公众号,有效构建起了“企业吹哨、领导对接、部门协调、诉求解决”的工作机制和氛围。

    审批服务“集成化”。探索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着力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快捷的审批、便民服务,荣获“中国十佳优质营商环境产业园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