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区:创新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9年8月26日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

  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区组建于2009年,与虹桥镇实行“区镇合一”。园区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位于长三角两小时经济圈和快速交通圈的中心地带,是扬子江城市群和江海联运的重要节点。园区已创成江苏省两化融合试验区、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苏省高技术船舶特色产业基地等。

  创新产学研联动发展模式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大力支持下,园区紧紧围绕“再创一个创新转型跨越发展黄金期”目标追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致力追求更具转型与创新含金量的发展。按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理念,加强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集聚各类优质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政产学研联动发展模式,全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提质增效,有力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集聚。园区围绕“重质、提效、增量”要求,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临港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坚持将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的重要举措,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持之以恒推进项目大突破、突破大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一批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的持续引进,对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持续放大,为园区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园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制定出台《虹桥工业园区关于鼓励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和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对区内企业在人才招引、科技创新、品牌创建、两化融合等方面实行考核奖励,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全面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在园区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鼓励企业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建立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园区省级和泰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数量逐年增加;多数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用合作关系,为新品开发、产品储备奠定了基础。幸运宝贝建有碰撞实验室,儿童安全座椅成功通过国家“绿色之星”产品认定;江大泵业与江苏大学合作,建立化友泵阀研究所、全电脑水泵测试中心、 CAD 设计中心,研发生产脱硫泵、卫星用高速泵等产品,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华东首家国家级泵阀高压检测中心。

  区域创新活力持续增强。立足产业发展需要,将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培育一批成长型、科技型小微企业,搭建孵化平台,园区投资2500万元,建设占地30亩的虹桥科技创业园项目。目前,已建成5幢标准厂房,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已成功孵化鼎业、中亿、泰锦合金等7家企业,正在孵化的企业5家,其中,壹泽新能源经过2年的培育,销售额从当年研发成功投入市场销售的30多万元增加到今年可达350万元。狠抓离岸孵化工作,建立离岸孵化基地4个,落实孵化项目15个。新引进落户瑞科机电工程科学研究院、申联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其中瑞科研究院建成后将争创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可孵化项目20个以上,承担并完成重点科研开发项目6个以上。同时,园区已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科技成果信息推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高层次人才招引取得新突破。近年来,园区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专家指引、企业主导、院校支撑等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建立政府资金引导与企业投入相结合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目前,中丹集团与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合作建立了省级院士工作站;宏大特钢正积极与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刘锦川院士团队开展合作,研发超高强度纳米钢材料。多形式引进高端人才,近两年,先后引进高端人才40人。其中,宏大引进的江苏大学张本国博士,已承担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获批发明专利1项、实用型专利2项,另有4项专利正在申报。新引进的总投资12亿元的瑞科AGV智能停车系统项目,投资人为博士生导师,在工程机械智能化应用领域有很高的权威性。

产学研组织机制优化升级。成立虹桥工业园区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科技、工业经济、招商引资、服务业的负责人任副组长,科教科、经济发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等职能科室负责人为组员。通过协调各方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组织网络,有力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坚持专家指引、企业主导,院校支撑等创新模式,积极组织科技洽谈会、产品研讨会、企业院校行、专家教授虹桥行等活动,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先进科研成果批量转化。


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区.jpg

 

  产学研协同创新结硕果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7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9亿元,增长10.5%;完成工业国税开票销售254.4亿元,增长23.3%;完成工商税收收入10.04亿元,增长26.5%;完成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抵扣税1.4亿元,增长17.8%;完成自营进出口6.1亿美元,增长305%。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9亿元,增长14.4%;完成服务业入库税收2.18亿元,增长5.8%;完成限上零售额3.6亿元,增长51%。净增规上企业9家。

  产业集聚不断加快。园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临港物流三大主导产业,以重大项目招引建设和企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集聚发展。近三年来,共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1个,其中昆仑燃气、华润集团、中国铁建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3个,扬子江船业、远东控股、北京建工等中国500强投资项目3个,杭州申联、广东联泰等中国民企500强投资项目2个。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区内企业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蕴博、美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刘锦川、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亚栋;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14个,省(市)级院士、博士、研究生工作站7个;新落户瑞科机电工程科学研究院、申联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家,民营科技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3%。

  两化融合不断深入。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光纤宽带和移动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企业信息技术改造、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等投入逐年增加,产品研发、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园区现有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家,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试点企业2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2家,省企企通试点企业4家,泰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

  承载功能不断完善。虹桥港区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建成万吨级码头2座,5000吨级码头3座,正在建设7万吨、4万吨、1万吨级码头群,年吞吐量可达2000万吨以上。园区“五纵五横”道路框架已形成,污水管网、燃气管网实现全覆盖,建有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和11万伏、22万伏变电所3个,完全满足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需求。

  涌现出一大批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

  近年来,园区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高端转型、特色发展”的理念,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安全环保节能准入条件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打造高技术船舶制造与海工装备产业,积极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培育纳米纤维、纳米合金和金属新材料产业,加快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加快中铁建公用码头群建设,做大临港物流产业。现有48家骨干企业先后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南京理工、厦门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等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中丹集团、宏大特钢、华骋科技、江大泵业等20多家企业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药物研究院、车辆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体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涌现出一些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案例和优秀企业:

  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该企业是扬子江船业集团旗下子公司,拥有国内最大的总装干船坞和2台1000吨龙门吊,年造船能力300万载重吨,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手持订单在国内造船企业中排名第1,在全球造船企业中排名第4。建有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泰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进行新产品、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其主打产品1万标箱大型集装箱船,是扬子江船业集团以先进的“4E”设计理念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超大型集装箱船,与世界已建造的同类万箱级船相比,整船装箱量增加10%,油耗下降20%,排放指标降低20%,打破了日本、韩国的技术垄断,主要销往加拿大、澳大利亚、希腊等国家,得到CCS、DNV/GL、ABS、LR、NK等国际知名船级社的认可。正在建造的40万吨矿砂船为国内最大矿砂船舶,单船价格近1亿美元。2017年,共交付8条船,达到29.58万吨,年销售额58.76亿元,利税12.46亿元。

  江苏中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生产的靛蓝、氨基苯醚、乙氧基喹等3个主导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居世界第一,医药产品与多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建立了生产合作关系,是泰州市第一家通过美国FDA认证的医药原料药企业和中国医药城医药原料药生产基地。现有专业研发人员近35名,其中引进博士8名、硕士24名,拥有总价值近2500万元的Agilent OVI,Shimazu LC-MS等进口设备,并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扬州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了集检测分析、培训咨询、新品研发、成果推广、应用转让等一条龙科技创新体系。先后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星火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省院士工作站、省专用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精细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省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目前,企业正与国际医药研发制造巨头辉瑞、吉利德、礼来、默克等公司紧密合作,进行原料药及高端医药中间体的工艺开发及验证等相关课题研究,每年研究成果超40项,研发投入近2000万元,已成功申报发明专利10余项,开发出对肼基苯磺酰胺盐酸盐、覆盆子酮、章鱼胺盐酸盐等8类高端医药中间体和恩曲他滨、沙格列汀、瑞他帕林等3类医药原料药。其中,医用原料药主要用于合成治疗艾滋病、抗病毒类、心脑血管类、阿尔兹海默病等重大疾病的成品药。2017年,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53.4亿元,利税8500万元。下一步,企业将紧紧围绕药物发展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加快资源整合,强化人才积聚,加速科研创新,努力打造泰州医药城-虹桥药物研发服务基地,推动产品换档升级,并为泰兴、泰州地区医药企业提供咨询、诊断、研发等服务。

  江苏宏大特种钢机械厂有限公司。该企业专业从事链篦机—回转窑球团成套设备制造,长期与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与首钢设计院、鞍山设计院、长沙设计院、山东设计院、山东瑞拓设计院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成立链篦机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开发出节能环保型球团链篦机—回转窑成套装备,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企业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产品广泛应用于宝钢、武钢、鞍钢、首钢、沙钢、柳钢、太钢等70多家大中型钢厂,并成功打入印度、沙特、巴西等国际市场,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近年来,宏大特钢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注重研发投入,先后成立了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冶金球团生产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泰州工程材料研究院,建立了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成功与材料界顶级专家、美国院士及中科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刘锦川就纳米钢的研发达成了合作协议。2017年完成国税开票销售3.87亿元,税收1600万元。

  江苏华骋科技有限公司。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车辆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发生产工程车辆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电子仪表监控系统、中央智能操控系统、灯光动态随动控制系统等产品。企业主要与天津汽车技术研究院合作,拥有71件专利成果、9个省高新产品、2个国家重点新产品,6个科技项目获国家和省级立项。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并获省优秀软件产品奖(金慧奖)。2017年,完成工业国税开票销售2.37亿元,税收670万元。

  江苏大洋海洋装备有限公司。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控股,从事军品制造和海工装备制造。主要产品有:65m海上工程船、68m混合动力三用工作船、70m-83m平台供应船、80m混合动力居住维护船、800吨/1600吨/4200吨起重居住铺管船、135m火车渡船等。与航天科工研发生产的军用高速船舶等高科技智能化产品,具有灵活性和抗电磁干扰性强等特点。2017年,完成工业国税开票销售2.51亿元,税收1750万元。

  泰州市百冠泵阀科技有限公司。企业通过了法国BV船级社、中国CCS船级社工厂认证,产品涵盖七大类56个品种。主要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制造罐式集装箱阀门、配件,打破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的长期垄断。拥有专利13件,产品主要与铁路总公司、中集集团、中化集团、中车集团大型企业配套。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品质》栏目对该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升级、做强中国制造品牌等方面作了专题报道。

  力争建成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下一步,园区将以创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为契机,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高新化、特色化、集聚化”的发展思路,以“一特三提升”为抓手,以发展高新技术、培育特色产业为指引,着力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将虹桥建设成为创新资源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领区和转型升级示范区,力争“十三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2亿元,工业国税开票销售突破500亿元,工商税收收入达到17亿元;新兴产业总量达到450亿元,占比由42%提升至45%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低于4%,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95%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发明专利70件,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个以上。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狠抓转型升级,构筑创新创业新高地。一是以创新型项目引进支撑转型。坚持“为了发展抓项目、围绕转型抓项目”理念,围绕主导产业加快招大引强,将调结构的着力点集中到项目上,将提质效的突破口锁定到项目上,做到年年引大项目、月月上新项目、天天抓实项目。瞄准“四高”项目持续发力,更加突出项目的产业层次、投资规模、亩均效益、生态环保,更加注重项目品牌、特别注重项目科技含量、特别注重项目设备投入、特别注重项目贡献率,招引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创新型项目,通过大项目、好项目、强项目的招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二是以传统产业升级推动转型。整合提升传统造船产业,放大扬子鑫福造船研发优势,推动造船行业向生态环保、低能耗船舶、海工装备等高端化转型,实现智能造船、精益造船、绿色造船。改造提升冶金机械装备产业,推动企业产品由零配件向高端成套设备转变,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推进“两化融合”进程,引导企业加大装备投入,加快智能化改造,扩大关键岗位机器人应用,逐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三是以质量效益提高带动转型。鼓励企业积极与大企业、大集团开展高位嫁接,深化大洋海装与航天发展、豪迈特与钢研高纳、宏峰新材料与刘锦川院士,通过与大企业的“一步接天”实现企业发展的“一步登天”。建立产出倒逼机制,对达不到投入产出基本要求的项目,约期达产达效,倒逼企业加快转型。若在约定期限内不能完成产出目标,坚决腾笼换凤,引进科技含量高、引领示范作用性强的项目落户,努力将“低产田”变为“高产田”。

  聚力创新驱动,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一是培育创新企业集群。突出培大育强,引导扬子鑫福造船、宏大特钢、华骋科技等骨干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不断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重视品牌价值效益,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小升高”专项行动,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筛选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幅射面广、引领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企业积极与大院大所开展科技合作,主攻前瞻性、原创性研究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做大现有产品的同时,跨领域、跨细分市场推进产品升级,努力在细分市场中领先,成为行业“单打冠军”,加快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金字塔”式创新型企业集群。二是推进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争创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探索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兰州交大、常州大学合作,共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检测检验平台,为产业转型提供科技支持。做实离岸孵化基地,积极培育圣泰科药物研究院、泰州工程材料研究院等研发载体,加快瑞科机电工程科学研究院、申联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力争建成研发水平更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更强、服务范围更广的公共研发平台。三是加快人才引进。引导企业围绕“高精尖缺”导向,大力招引具有先进研究成果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广泛吸纳掌握国际前沿技术、拥有丰富管理经验、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双创型人才。积极开展与职业院校合作,加强“蓝领人才”引进,培养一批技术应用娴熟、实践经验丰富的实用技能人才。全面落实省科技创新40条,省市改革和创新发展实施意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创业券、创新券、购房券和人才服务“一卡通”等政策,研究出台鼓励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意见。依托电商产业园,吸引一批有学识、有创业梦想的人才落户,孵化一批科技型、创新型“潜力股”项目,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完善要素保障,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一是优化硬件基础。完善新城配套功能,加快沿江生态重点工程、四星级酒店建设,引进大型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等商贸服务项目,打造宜居宜业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下、住得好”。园区拟再征地50亩,建设集公共服务、创业孵化、技术研发、培训洽谈、产品展示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虹桥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入孵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的场地和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给予政策、法律、商务、信息、融资、项目申报、知识产权和技术培训等服务。二是构建多元化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高校院所支撑作用,鼓励企业投入,吸引社会投入,形成以政府引导、高校院所支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产学合作体系体系。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等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建设和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优化政产学研合作软环境。三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扩大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话语权,推动创新资源、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鼓励中小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叠加,产业链、资金链、技术创新链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