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中国(重庆)三峡环境与健康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2日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始建于1929年,历经85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甲等医院,医院拥有编制床位2460张,开放床位3000张。现有职工483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医学专家9人,博士、硕士257人,正高75人,副高230人。辐射渝、鄂、川、陕,承担着周边23个区县的公共医疗救治任务,年门诊量235.12万人次,年出院病人8.2万人,年手术台次3.24万,拥有“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130余项。

       医院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达50.07万平方米(含在建和规划建筑面积)。拥有国家级医学专业中心7个、国家863计划参与项目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市级重点学科2个、市级特色专科3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市级科研机构和医学研究中心3个、区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20个、区级科研机构2个、区级质量控制中心1个。

 

 

       医院作为重庆市区域性医疗中心,承担着三峡库区23个区县1600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近年来,我院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医疗科技服务辐射能力,在库区环境保护和健康服务中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搭建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

      (一)成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肿瘤治疗临床研究中心

       针对近年来库区肿瘤发生率增高这一新动向,我院与重庆医科大学和国家超声医疗工程中心合作,挂牌成立了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肿瘤治疗临床研究中心,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了世界领先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技术,(2台设备价值1200余万元),该治疗中心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海扶超声聚焦刀治疗中心,其治疗技术领先世界水平。目前为止,已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乳腺纤维瘤、肝癌、胰腺癌、乳腺癌、膀胱癌、肾癌等良恶性肿瘤患者近1800余例。开展的科研项目:《聚焦超声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适宜技术研究及应用》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种妇科常见疾病超声治疗技术的研发及临床推广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2篇。

      (二)成立重庆市肝病治疗研究中心三峡分中心

       肝病一直是严重威胁库区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为提高我院在肝病防治方面的水平,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御安分院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成立了重庆市肝病治疗研究中心三峡分中心,在三峡库区率先常规开展了对各种肝病超声引导下的肝穿刺和介入治疗、肝动脉栓塞化疗、腹水浓缩回输治疗、肝病治疗仪治疗、人工肝治疗、干细胞移植、病毒性肝炎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等。对甲、乙、丙、丁、 戊、庚等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先天性肝病、肝硬化、肝衰竭、腹水肝癌、肝性脑病等各型肝病的诊治能力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科研项目:《以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效应研究》申报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通过评审并立项,实现了我院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与美国阿肯色医科大学、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Dr. Liu合作开展了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细胞生物免疫治疗的研究。开展了CIK或DC联合CIK治疗肝脏肿瘤的前期研究。顺利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评审,为肝病新药的临床试验提供试验平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教授定期来院,指导最先研究成果在临床的应用,同时对我院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合作开展课题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硬化方案的优化》,《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血浆置换治疗乙型肝炎》获万州区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自建创新性科学研究平台

       (一)成立重庆市三峡肿瘤防治研究所

       重庆三峡肿瘤防治研究所于1999年批准成立,经过10余年的发展,研究所规模及技术水平均有很大提升。设有开放床位250张,国际先进直线加速器2台,是三峡库区集肿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为一体的防治机构,分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0余名,高级职称10余名,拥有博士、硕士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多名。配备西门子128层螺旋CT、3.0 MRI、电子胃肠镜、直线加速器等高精肿瘤诊断治疗设备。不仅开展各类肿瘤的临床放化疗,还定期进行人群健康宣教,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重庆市三峡肿瘤防治研究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重庆市重大科技成果1项,国家专利技术6项,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广泛开展放射治疗、介入手术、微创手术、碘125粒子植入手术、生物细胞免疫技术、海扶临床应用技术等,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研究所致力于各种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如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恶性淋巴癌、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骨肿瘤以及黑色素瘤等。倡导多学科协作,整合各科室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二)成立重庆急救中心万州分中心

       针对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导致人身伤害事件陡升的现状,医院成立重庆急救中心万州分中心,现有职工 90 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2 人,初级职称 48人,其他12人。有最先进的医疗急救设备,如120调度指挥中心有最先进的3G系统,完整的通讯网络系统覆盖于全市;中心ICU有百万级层流病房,设定床位13张。采用了中心监控系统,配有多功能病床,MINDRAY PM-9000监护仪及十八导连心电图机、心脏除颤仪、血液净化设备(CRRT)。配备中高档进口呼吸机,中央供氧、中心负压、中央压缩空气供应导流,防褥疮床垫、微量输液泵等先进设备。 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研究及各类医疗抢险救援,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超过90%。

 

 

       三、加大与医学院校的合作力度,建立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

       (一)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

       与阜外心血管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技术、科研项目上给予我院大力帮扶。目前为止已有多名学科骨干前往阜外心血管医院接受系统培训,回院后开展了一系列高难手术,提升了我院心胸外科的学术水平。

       (二)成立远程医学中心

       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中山医院等医院建立远程网络医学平台,通过网络视频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

       (三)与多所教学医院合作,成为库区人才培养基地

       医院分别与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泸州医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吉林医药学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三峡医药专科学校等院校合作,成为教学医院和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为三峡库区培养各类医务人员500余人。

 

      

       四、建立库区医疗联盟,拓展产学研合作空间

       以互惠互利、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城乡卫生共同发展为基础,与三峡库区100所区县医院、中心卫生院建立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建立合作双赢的长效机制,进行长期技术指导。在全国率先启动 “师带徒”活动,我院专家作为师傅分别到各帮扶的中心卫生院进行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带教、指导论文写作及新技术、科研的开展。通过区域性医疗中心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实现城乡医疗产业的共同发展。

       五、科研、新技术应用方面

       2013年完成市科技攻关项目验收结题1项。通过万州区科委验收结题并成果鉴定的项目8项(其中市卫生局项目3项、万州区项目5项)。组织申报科研项目79项,获立项45项,其中:获重庆市科委集成示范推广项目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10项、万州区科学技术项目33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卫计委科研项目1项。

       全院专业技术人员撰写发表、交流学术论文共203篇。申报新业务、新技术项目5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消化内科副护士长王晴雷自主研发的“改良型利器盒”在第四届科技部驼人医疗器械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六、提升医院感染管理社会公共卫生履职能力

       医院2013年引进环境ATP快速检测仪,用于医疗环境物表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快速效果评价,完成医院环境物表ATP基线调查,确定了本院执行限值标准,开展完成每季度的监测任务,并及时反馈监测报告,指导和改进医疗环境清洁卫生状况。

       万州及周边区县出现的聚集性疫情时,我院与相关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联防联控,医院及时分析整理疫情信息,迅速指导和控制疫情。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每年监测并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4000余例;认真履行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职责,2013年报告流感样病例625例,流感样病例监测采样382例;有序推进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基地建设工作,截止2013年,收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病种病例634例;进一步增强传染病疫情防控能力,成功参与国家耐药结核全球基金项目研究,顺利完成国家重大专项耐多药结核研究项目结题督导、国家传染病疾病负担研究课题数据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