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低碳能源零废未来”论坛暨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与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2022年度峰会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2年8月30日 来源:中国科技产业

8d511f1a159213eb182a2773b473b09.jpg

8月28日上午,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和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新源劲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工信通力绿色技术研究院联合承办的“低碳能源 零废未来”论坛暨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与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2022年度峰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原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科技部原副部长陈小娅,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原参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十二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忠榜,国家电投新能源总工程师、中国电力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常务副主席贺徙,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原监事会主席、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与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主席赵华林,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会议。会议分为两环节,论坛开幕仪式环节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主持;学术论坛环节由中国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与中国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秘书长刘杰主持

今年8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说,方案提出“深入推进跨专业、跨领域深度协同、融合创新,构建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本次活动是对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模式进行的有益探索。

论坛开幕仪式环节,领导嘉宾就发展绿色产业、治理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等主题发表重要论述,阐述我国生态环保事业如何走出一条高科技、复合型、产业化、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吴晓青围绕“协同低碳创新 共谋绿色发展”进行主题演讲。他指出,低碳经济已被看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在未来几十年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低碳技术发展和支撑能力、完善的低碳发展标准和规范、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及准备、健全的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等从现有的国情看,这四个方面我国都略显不足。其中,低碳技术发展和支撑能力建设的短板效应明显,总体技术水平仍然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而且低碳技术相对落后,已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因素。当前必须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低碳技术发展的创新,组织产学研各方力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与低碳产品,研究化石能源低碳技术与方案,解决经济型储能技术等问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优化能源技术。

刘燕华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几个趋势”进行演讲。他谈到,碳中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突破程度而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刺激了新能源的研发。现今新能源的主要形式是分布式多元互补,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出台决定了今后十年来科技发展的基本方向。双平台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基础建设,是落实实施方案中十大行动的中坚力量。

侯立安以“发展零废技术 建设绿色社会”为主题进行演讲致辞。他提出,3060目标对于能源行业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是我们国家能源自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前提。为实现低碳能源的最小化和零废物的排放,未来新能源体系需要突出高效化、综合化、智慧化,为我国环境综合治理与绿色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李忠榜以“赋信绿色能源 服务绿色发展”为主题进行演讲致辞。他提到,能源革命是驱动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推动人类进步的基层运动,实现绿色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今天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与中国电力战略签约仪式则提供了搭建能源领域与数字平台合作共赢的宝贵机会,推动绿色电力的数字检验认证发展进程,为推动绿色低碳社会提供自身力量。

贺徙针对新型微电网展开细致论述。他提出,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背景下,微电网的协同发展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本次论坛的开展为专家、政府、企业提供了共通的渠道与对接的平台,并祝愿能通过此论坛,在大电网和微电网协同发展的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巨变等困境中取得突破成果。

赵华林进行了“碳中和与绿色发展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协同合力”的主题致辞。他提出,在气候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早日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而推动国家绿色发展,实现全社会“零废”的关键在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携手企业与产业,优化升级新型光伏产业结构,带动全社会共建零碳、零废的美好环境。

在学术论坛环节,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中国电力总裁助理、战略部总经理王冬容,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韩敏芳四位专家分别作主题发言。

杨开忠以“高质量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的新逻辑”为主题进行演讲。他以评估缓解压力的智能公司开尔公司为例,说明了碳排放的基本决定因素、其他资源减量化与减碳路径的多元化的重要性,这三大因素决定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科技的理论与技术的创新方向。

王冬容围绕“重新定义光伏全生命周期”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光伏产业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光伏组件退役处理有利于重新利用资源,真正实现产业绿色发展。新源劲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目前全国唯一持有的全彩微图层技术,有效地延长光伏组件的生命周期,提升组件全生命周期发电量。他承诺公司未来将在光伏组件上进行持续实现技术突破与创新,为新能源发展赋能,并代表中国电力向各位嘉宾与领导对于本次签约仪式的参与见证表示感谢。

戴彦德的演讲主题为“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他梳理了全球碳中和的大趋势与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碳中和的认识的变革,提出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强弱项、补短板统筹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整体目标。必须从源头开始,促进科技发展、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利用、构建新能源系统,从而保证我国双碳战略有条不紊地推进。

韩敏芳针对“碳中和愿景下燃料电池高效发电”进行了主题发言。她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整体规划由国家能源结构决定,中国是典型的化石能源结构国家,而燃料电池通过化石能源直接转化为电能,从而节能降耗,实现高效率发电。国内燃料电池技术和国际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需提出新理念,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7a8af6988ad813538bac3d4cc936cca.jpg

11939353636a75f5d304addb9706025.jpg

会议期间,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与中国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分别进行揭牌仪式。赵华林表示,碳中和与绿色发展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协同合力。应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基地、人才协同增效行动。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对低碳科技创新的系统部署,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项目、基地和人才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合力和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在各位领导嘉宾共同见证下,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52a4cb4f14c89f8c7722c4b18575fd3.jpg